進士科始于隋煬帝,是隋唐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
隋、唐時,“進士科”、“明經(jīng)科”都算是考試科別,明經(jīng)科考經(jīng)學和時務策。進士科除考經(jīng)學和時務策以外,還要“加考詩賦”。明陳繼儒 《群碎錄》:“進士科, 隋煬帝大業(yè)元年始,后世因之?!?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jié):“科舉以進士科為主,考試詩賦,以聲病對偶定優(yōu)劣,完全著眼于文字形式方面?!边M士科在唐代特受重視,《太平廣記》卷一七八引唐李肇《唐國史補》:“進士科,始於隋大業(yè)中,盛於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碧瓶婆e考試內(nèi)容,本為時務策五道,貼一大經(jīng)。永隆二年(681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謂“進士惟誦舊策,皆無實才”,乃加試雜文二篇(詩賦)。后考文者以聲病為是非,應試者潛心詞章,論者常譏為浮薄。依據(jù)清徐松《登科記考》卷十四記載,孟郊于貞元十二年(796年)登進士第,時四十六歲。唐人科舉,進士科最難,明經(jīng)科較易,因此唐人有諺云:“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币馑际钦f:三十歲考上明經(jīng)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歲登進士第,尚屬年輕。難怪孟郊四十六歲登上進士榜,高興的心情,從其《登科后》一詩來看,幾乎把幾十年為仕途的努力和艱辛,都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