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美術 產生于14~16世紀,以意大利為中心,旨在反抗宗教神權,提倡“人文主義”的文化運動。
古典主義美術 產生于16~18世紀,強調以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為典范,主張理性重點原則,追求理想化的美。具有構圖穩(wěn)定和諧、造型嚴謹明確、色彩純凈明麗的特點。西方現實主義美術 產生于17~18世紀,一般具有樸素寫實、嚴峻深沉、多使用明暗對比法等特點,追求真實生動和內在感情的表現。本文新古典主義美術 興起于18~19世紀,形式上以古代的理想美為典范,內容上富有時代精神和革命熱情,多取材于歷史故事和現實題材。西方浪漫主義美術 興起于19世紀前期,在美術作品中具體表現為:取材比較自由,注重色彩和畫家情感的抒發(fā),強調發(fā)揮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西方印象主義美術 19世紀中后期興起于法國的美術流派。提倡戶外寫生,追求外光的色彩變化,強調表現直觀感受。西方新印象主義美術 繼印象主義之后,法國又出現了新印象主義畫派,主張以光學的分析原理來指導藝術實踐,以補色原理的色點并置達到色彩的真實呈現,其手法多用點彩的方式。西方后印象主義美術 興起于19世紀末,反對片面地追求外光與色彩,強調抒發(fā)自我感受,表達主觀精神,注重對繪畫語言的提煉與解讀,強烈的主觀化和個性化是其創(chuàng)作的特色。本文表現主義美術 注重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視覺特征的真實。西方野獸主義美術 1905年產生于法國松散的美術社團。野獸主義畫派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創(chuàng)造一種有別于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同時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西方立體主義美術 1908年產生于法國,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著力表現有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西方現實主義美術 深受弗洛伊德意識理論的影響,試圖突破符合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糅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意境。西方抽象主義美術 抽象藝術包含兩種類型。一類是從自然物象出發(fā)加以簡約或抽取其富有表現特征的因素,形成簡單的、極其概括的形象。另一類是不以自然物象為基礎的幾何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