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又稱佛宮寺釋迦塔。
位于山西應縣佛宮寺內,始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大增修。木塔為樓閣式塔,平面八角形,內外槽,底層出一圈副階周匝,整體結構為殿閣型構架。全塔自下而上由磚石臺基、木構塔身、磚砌剎座、鑄鐵塔剎四部分組成,木塔外觀雄壯而又美麗,具有優(yōu)良結構性能,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全木構的木塔,是中國現(xiàn)存的,也是世界現(xiàn)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筑。簡述應縣木塔的結構特點及其成就。結構特點:
1. 采用八角形的平面,比正方形平面減少5%的風壓,有利于抗風性能的增強2.采用底層副階周匝,塔的總比例偏于粗壯,有利高寬比的穩(wěn)定。
3. 內外兩圈柱形成套筒式結構(金箱斗底槽)4.殿閣型構架,9個鋪作層,9道剛性環(huán),加強了結構的整體性5.平坐暗層內添加立柱、斜撐,把平坐柱網(wǎng)與其上下鋪作聯(lián)結成整體框架,使4個暗層變成4個剛性層6.門窗上加斜撐,增加了整體剛度,樓梯處理逐層移位,避免縱向斷裂7.盡量用小料,少用大料,有效減輕了塔身自重8.加固底層最不利環(huán)節(jié),將內外槽柱包砌在厚厚磚土墻內。藝術成就:木塔外觀雄壯而又華麗。高聳的塔身由6層屋檐、4層平坐、2層臺基形成突出的橫分割;碩壯、敦厚的體量顯現(xiàn)巍峨、端莊的氣度;層層內收遞收的塔身取得總體輪廓的恰當收分;腰檐、平坐有節(jié)奏地重復產(chǎn)生了強烈的韻律感;不同出跳的斗栱使斗栱逐層減小,強化了全塔的透視效果。檐下斗栱與平坐欄桿相呼應,豐富了塔身的華美裝飾。塔的總高恰等于中間層(第三層)外槽柱內接圓的周長。塔的臺基面至剎頂?shù)母叨惹〉扔诘谌龑用骈煹?倍。這些都顯現(xiàn)出塔立面構圖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