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然而,關于匾額的具體發(fā)明者并未在歷史文獻中找到明確記載。
秦始皇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對匾額的應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把匾額作為治國的重要工具,使之成為國家制度的一部分。他推行了禮法兼用的國策,統(tǒng)一了六國的文字,同時對形制不一的標名形式進行了統(tǒng)一和規(guī)范,并定名為“蜀書”。這標志著官方匾額體系的形成,也確立了匾額應用的官方性質(zhì)與主導地位。匾額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將詞賦詩文、書法雕刻、繪畫篆印等多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成為中國文辭之美與工藝之美的集大成者。而匾額在歷史上還承擔著特別的社會功能,如民間旌表制度等。不同于西方的獎章、證書等個人榮譽標識,匾額是公開的榮耀,它是鑲在村頭、釘在牌坊上的,可以讓一個族群、一個地方都感受到的榮耀。這種特別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意義使得匾額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