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起源——巢和穴當原始人類基于住在樹上和“廠”(音an,庵字簡寫,這里指上部凸出的削壁)、洞的生活經(jīng)驗,使用粗制石器采伐枝干,借助樹木的支撐構(gòu)筑一個簡陋窩棚,或摹擬自然,在黃土斷崖上用木棍、石器或骨器掏挖一個人工的橫穴,則開始了營造活動,誕生了最原始的人工的居住形式——巢居和穴居。
因此,可以說“巢”和“穴”是建筑萌芽時期的兩種主要形式;其出現(xiàn)的時間,大約當舊石器時代晚期。古文獻中,也有不少關(guān)于上古巢居、穴居傳說的記述。例如:《韓非·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gòu)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薄赌印まo過》:“子墨子日:古之民未知為官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官室?!薄睹献印る墓罚骸跋抡邽槌?,上者為營窟”。這些古老傳說的記載,也提供了建筑起源于“巢”、“穴”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