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繪畫以彩色玻璃窗畫為主,具有抽象裝飾性。
由于哥特式建筑的大窗子幾乎占據(jù)了整個壁面,教堂內(nèi)部的慣用手法——壁畫已無用武之地。所以玻璃窗畫發(fā)展起來。哥特式玻璃窗畫有兩種,一種是鑲嵌玻璃窗畫,另一種是染色玻璃窗畫。哥特式藝術(shù)鑲嵌玻璃窗畫是最初的窗畫,是先用鉛條編織成各種物象的輪廓,然后用彩色玻璃鑲嵌而成。單線圖案和彩色玻璃相結(jié)合是其主要特點。法國亞眠大教堂的鑲嵌窗玻璃畫可為代表。
13世紀末期,由于教堂的大量需要,流行染色玻璃畫。染色玻璃畫的顏色比較豐富,但它的基本色調(diào)是紅、黃、紫3種色彩。夏特爾教堂和希爾日教堂的染色玻璃窗是相當完美的藝術(shù)作品。陽光透過寬大的窗子射進教堂。光色繚繞,五彩繽紛,使教堂顯得更加壯麗、神秘,充滿了美妙的宗教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