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畫又稱鐵花,植根于蕪湖。
創(chuàng)始人是 清代康熙年間蕪湖的一位名叫湯鵬的鐵匠。 據(jù)《蕪湖縣志》記載,湯鵬與名畫家丁云鵬 為鄰,“曰窺其潑墨勢”,久而久之,他精通 了畫理,揮錘當筆,揉鐵作墨,制出一幅《竹 子》鐵花,人們贊譽他為“鐵冶神工”、“匠 心獨出”,成為“齋壁雅玩”的藝術欣賞品, 成為獨具一格的蕪湖鐵畫。鐵畫以低炭鋼為 材料。藝人依據(jù)畫稿,取料入爐,經(jīng)鍛打、 鉆銼、整形、較正、焊接、退火、烘漆等工序, 然后裝框成畫。在藝術上,鐵畫吸取了明末 清初安徽新安江畫派的筆意和章法布局,將爐錘之巧同畫理相溶,繪畫與鍛鐵工藝渾然 一體。畫面黑白分明,虛實相襯,線條疏密 有致,粗細適度。鐵畫作品酷似國畫、水墨 畫,但較比它們有更強烈的立體感,從而構 成自己的獨特格調(diào)及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