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藝是教會學校的七門教學課程,分為“三科”“四學”,“三科”指文法、修辭、辯證法。
“四學”指算數(shù)、幾何、天文、音樂。 七藝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臘,至公元4世紀時,七藝已被公認為學校的課程。中文名七藝分類文科包括七門課程追溯到古代希臘簡介無論是古羅馬人的七藝還是中國儒家的六藝,都體現(xiàn)了一種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其中古羅馬的七藝是指文法、修辭學、辯證法、音樂、算術(shù)、幾何學、天文學,儒家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學生一種職業(yè)訓練或?qū)I(yè)訓練,而是通過幾種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一種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說發(fā)展一種豐富的健康的人性。英國思想家約翰.密爾對博雅教育的總結(jié)最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點,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惫鸫髮W杜維明教授考察了中國大陸、美國、香港和臺灣的博雅教育后是這樣總結(jié)的,博雅教育在中國的普遍稱為素質(zhì)教育,美國稱為Liberal Arts Education, 香港稱為博雅教育,臺灣通稱為通識教育。雖然對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認為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大學應該注重通識教育,提供人文訓練,培養(yǎng)人文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