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羅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關于萬物流變的思想,認為變動不居的感覺現(xiàn)象是真實的,萬物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的。
但是他從這種素樸的感覺論走向了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斷言每個人的感覺都是可靠的,人們對一切事物都根據(jù)各自的感覺作出不同的判斷,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事物的存在是相對于人的感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是怎樣。由此又斷定"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借助感覺即可獲得知識。他根據(jù)這種觀點,對傳統(tǒng)宗教神學提出了懷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象什么東西"。普羅泰戈拉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不過他的本意并不是要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后來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有區(qū)別。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觸及到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表現(xiàn)了人類認識的深入。他強調人在現(xiàn)實中的地位,在當時有破除傳統(tǒng)神學觀念的啟蒙作用。他把人作為重要的哲學研究對象,這是古希臘自然哲學時期向后一階段過渡的重要標志。
2、畢達哥拉斯:在早年的治學時期,畢達哥拉斯經(jīng)常到各地演講,以向人們闡明經(jīng)過他深思熟慮的見解,除了“數(shù)是萬物之原”的主題外,他還常常談起有關道德倫理的問題。他對議事廳的權貴們說,“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壞了秩序,破壞了和諧,這是最大的惡。起誓是很嚴重的行為,不到關鍵時刻不要隨便起誓,可是每個官員應能立下保證,保證自己不說謊話。”在談到治家時,他認為對兒女的愛是不能指望有回報的,但做父親的應當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獲得子女由衷的敬愛。父母的愛是神圣的,作子女的應當珍惜。子女應是父母的朋友,兄弟姐妹之間也應該彼此互敬互愛。當提到夫妻關系時,他說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雙方都應忠實于配偶。他談到過自律的問題。他說,自律是對人個性的一種考驗,對兒童、少年、老人、婦女來說,能自律是一種美德,但對年輕人來說,則是必要。自律使你身體健康,心靈潔凈,意志堅強。畢達哥拉斯從如何培養(yǎng)自律講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人的自律只能在理性和知識的指導下才能培養(yǎng)起來,而知識只能通過教育才能獲得,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他形象的描述了教育的特性:“你能通過學習從別人那里獲得知識,但教授你的人卻不會因此失去了知識。這就是教育的特性。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好的稟賦可以從遺傳中獲得,如健康的身體,嬌好的容顏,勇武的個性;有的東西很寶貴,但一經(jīng)授予他人就不再歸你所有,如財富,如權力。而比這一切都寶貴的是知識,只要你努力學習,你就能得到而又不會損害他人,并可能改變你的天性?!闭\然,作為一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的科學探索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給后來的自然哲學以及科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但是,這些失誤,并不能掩蓋畢達哥拉斯在自然科學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列寧告訴我們,畢達哥拉斯是“科學思維的萌芽同宗教神話之類幻想間的一種聯(lián)系”。
3、赫拉克利特:他的理論以畢達哥拉斯的學說為基礎。他借用畢達哥拉斯“和諧”的概念,認為在對立與沖突的背后有某種程度的和諧,而協(xié)調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認為沖突使世界充滿生氣。他的主要的思想有:
1. 永恒的活火2.萬物皆流3.邏各斯4.對立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