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將準備好的油粘米淘洗干凈并浸透,用石磨將米磨成米漿,米漿的精細程度決定了糍皮的口感。
隨后的工序是將米漿制作成糍皮,熟油煎鍋后,進米漿倒入鍋內緩慢加溫,知道米漿中的水分開始蒸發(fā),用硬木檑杵不斷的搗拌。直到米漿的黏稠度越來越高,最后會全部粘在檑杵上,這個時候米糍為半成熟,而且口感爽彈不粘牙。將米糍制作成大小相同的糍皮,糍皮的大小和餃子皮大小基本相同。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入適量的小米粉,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糍皮粘合在一起。第二步,東陂水角的餡料也非常講究,首先需要準備新鮮的瘦肉,馬蹄和蔥白。瘦肉剁成肉餡,并搭配適量的白糖、醬油,生粉、茶油和姜汁腌制半小時,讓其充分的混合。馬蹄去皮后用絞肉機攪碎。大蔥去除蔥葉后的蔥白切成米粒大小。將準備好的三種餡料均勻混合。用手工把糍皮包裹餡料,包成餃子的形狀,東陂水角就制作完成了。第三步,將包好的東陂水角均勻的擺放在蒸屜中,放進水鍋里蒸二十分鐘,隨后將蒸熟的東陂水角取出裝盤,散上適量的黑芝麻和香油,這樣味美可口的東陂水角就可以食用了。第四步、清遠人食用東陂水角除了香油外,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制作味碟,味碟需要用芥末,麻油,辣椒油和老抽醬油制作而成。東陂水角搭配味碟一起食用,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