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能與老師積極地交流,肯定能大膽回答問題,如果課堂上能大膽回答問題,肯定能積極地與老師交流,這是同一個問題。
一般來講,小學生做到的最好,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差;如果小學生每班有90%學生能與老師積極交流,到初中還會有70%,到高中可能只剩下30%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了自已的思想,獨立性增強,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的是不知道,怕說錯遭同學笑話不敢說;有的是明明知道卻不愿意說,等別人去說,久而久之也就再也不主動回答問題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內(nèi)容增多,難度加大,自信心增強,上課參與度自然下降,主動學習的動力沒有了,成績也不好了,問題也更加回答不上來了。也不想回答了。小學生無所畏懼,初生牛犢不怕虎,敢說敢為,單純,老師問什么都能盡其所知積極地回課堂上能積極地與老師互動,老師講課重心也在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除少數(shù)幾個不學習的學生外,大多能積極地與老師交流,大膽回答問題,還有的自己有什么問題主動問老師,視老師為圣人。如果這部分學生持續(xù)下去,努力學習,一定能堅持到最后,成為高中生中的30%;但事情的發(fā)展是不斷變化的,學生的思想,行為能力,表達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發(fā)生變化,加之班級人數(shù)較多,從大班(指每班100多個)到小班(70人左右一個班),有幾所貴族學校是真正的小班(3O人),教學內(nèi)容增大,老師上課要完成教學進度,學校要檢查教學質(zhì)量,所以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關(guān)注到每一個學生,學習積極的同學發(fā)言的機會多,膽子練大了,成長就快,班干部肯定是這些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天生地具有語言表達能力,上課總能大膽發(fā)言,即使答錯也無所畏懼,不像有些同學,怕被人取笑,很會和老師搞好關(guān)系,就是平時常說的“很會來事”,情商特高,這可能是遺傳的原因吧;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同學上課也認真聽講,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認真思考,但再也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赡苁怯械膯栴}太過簡單,不屑于回有的又太難,回答不出,久而久之,再也不回答問題了。殊不知你從此也就沒有鍛煉的機會了,失去提高的機會了。我長期擔任高中班主任,有意思地培養(yǎng)學生表達問題的能力,經(jīng)過訓練,成績還不錯,有些平時不善于說話的,最后也能有條不紊地發(fā)表講演了,高考志愿填報主持人專業(yè),目前發(fā)展還不錯。具體在這幾方面下功夫:
一、班長輪崗制。我稱之為執(zhí)行班長。執(zhí)行班長每周換人,采取推薦制。上一屆執(zhí)行班長推薦下一屆人選,自己變?yōu)轭檰枀f(xié)助處理班級事務,人選不重復,從而保證都有機會,利用每周三班會時間進行總結(jié)發(fā)言:具體做了些什么事,有什么創(chuàng)新,哪些需要改進。
二、爭取語文老師支持,開展演講、辨論。演講題目都是當下高中生關(guān)注的問題,做到人人有話講,并且輪流講,給每個同學鍛煉的機會。
三、每周選一個讀報時間讓學生在班上自由辯論,題目是它們自己定,班主任決定,以正能量為主。事實證明,有意思地培養(yǎng)學生講演的能力,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膽子練大了,信心就足了,上課就能主動地回答問題了,發(fā)言機會多了,正確率就上升了,關(guān)鍵還是考試分數(shù)升高了,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