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一般是京劇中的搞笑角色。
京劇中的"丑"角演員又稱為"小花臉"。"丑"行的化妝雖與大花臉有點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風(fēng)格卻完全不同,有點像夸張的漫畫。丑角的出場常會帶來滿堂的笑聲。丑角臉:又名“三花臉”或“小花臉”,特點是在鼻梁中心抹一個白色“豆腐塊”, 用漫畫的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喜劇特征。表演特點是幽默、機智或狡猾、陰險,動作靈活、夸張,表情豐富。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傳統(tǒng)戲中丑腳扮演 人物種類繁多,有語言幽默、行動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詐刁惡、慳吝卑鄙的人物。丑角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①文丑 京劇中的各類詼諧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為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書吏、謀士、塾師等各種身分職業(yè),如《群英會》中的蔣干、《烏龍院》中的張文遠等。袍帶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審頭刺湯》中的湯勤、《棋盤山》 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龍等。茶衣丑扮演各種行業(yè)的下層勞動人民,因身穿短藍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分械哪镣?。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間,表演風(fēng)格比茶衣丑略微嚴謹一些,如《連升店》中的店主東、《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稱“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婦女,如《拾玉鐲》中的劉媽媽等。 ②武丑 俗稱“開口跳”,扮演擅長武藝、性格機警、語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講究口齒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劉利華、《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雁翎甲》中的時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