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王 wáng〈名〉(1) (象形字。
王字的甲骨文為斧鉞之形,斧鉞為禮器,象征王者之權(quán)威。本義:天子、君主)(2) 殷周時(shí)代對(duì)帝王的稱呼 [emperor;monarch]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对姟ば⊙拧け蓖痢穮柾跖?國人謗王?!秶Z·周語上》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薄墩f文》王,天子也?!夺屆吠?有天下曰王。帝與王一也。周衰,列國皆僭號(hào)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為皇帝。 漢有天下,因 秦制稱帝,封同姓為王,名始亂矣。——《六書故》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論》以王命聚之?!啤?柳宗元《捕蛇者說》(3) 又如:王公(天子與諸侯;泛指達(dá)官貴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宮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車(王之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