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敦煌石室出土了六萬馀件中古時代的寫卷,由此形成了一門世界性學問“敦煌學”。
敦煌文學是敦煌學中最早開展的學科,1908年底,羅振玉《敦煌石室書目及發(fā)現(xiàn)之原始》開始了敦煌文獻(包括文學作品)的著錄和介紹。次年,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跡錄》刊布敦煌文獻30馀篇,這是第一部敦煌文獻的資料集,其中有數(shù)篇文學作品。王國維《敦煌發(fā)見唐朝之通俗詩與通俗小說》(1920),在敦煌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羅振玉《敦煌零拾》(1924),收錄了13種通俗文學寫本,是敦煌學史上第一部文學類文集。劉復《敦煌掇瑣》(1925)對以前敦煌文獻的輯錄作了總結(jié),書中校錄的104件文獻中,民間文學資料占了三分之一以上。鄭振鐸《敦煌的俗文學》(1929)對敦煌通俗文學進行了探源和分類,極力推崇敦煌俗文學的價值,在敦煌文學研究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思想光輝和理論價值。此后,胡適、向達、王重民、孫楷第、傅蕓子、容肇祖、吳世昌、姜亮夫、周紹良、程毅中等先生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或輯佚、或考證、或探源、或辨析,對敦煌文學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