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界有九大門派1.浙派浙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郭楚望以一首《瀟湘水云》,開一代琴派之先風。
更早一點的,北宋政和年間,琴家成玉礀在《琴論》中指出:“京師過于剛勁,江西失于輕浮,唯兩浙質(zhì)而不野,文而不史?!边@段話就南北琴派的不同風格作了概括,其中特別肯定了兩浙琴派,在當時琴壇有一定的影響??梢?,浙派古琴在北宋已開始逐步形成并處于領先地位。浙派風格清和暢達,指法圓潤,節(jié)奏緊促。代表人物有郭楚望,現(xiàn)代代表人物則有徐元白,其父徐匡華曾為電影《英雄》配樂,并出演。徐匡華,電影劇照2.虞山派虞山派成型于明萬歷,嘉靖年間。其琴曲風格可追溯到唐初的“吳聲清婉”,后有受浙派影響,并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虞山派倡導清微淡遠,博大和平的風格,與魏晉嵇康等人的風格可謂一脈相承。開派宗師:嚴天池。代表曲目有《秋江夜泊》等。近代則有吳景略是虞山派代表琴家。吳景略3.廣陵派廣陵派成型于清代康熙年間,創(chuàng)始人為徐常遇等人。清代是廣陵派的黃金發(fā)展時期,徐常遇父子成為當時揚州琴家的典型。廣陵琴派以意為先的琴學主張,體現(xiàn)了廣陵琴派對中國藝術傳統(tǒng)精神的繼承,曲意深遠,意猶未盡是廣陵派的重要藝術特征。近現(xiàn)代代表人物有張子謙等。代表曲目《平沙落雁》等張子謙4.浦城派浦城派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間,創(chuàng)始人為浦城縣祝風喈,他深諳律呂,發(fā)明音義,在識譜上,創(chuàng)造減字譜加工尺,在指法上創(chuàng)指法字母加以繪圖。著有《與古齋琴譜》,被稱為“后學之律梁”。 工尺法有利初學者迅速入門,有事半功倍之效。 祝鳳喈的古琴猶如天籟,聽起來豪放跌宕,又清麗委婉舒展,琴意得之弦外,音有盡而意無窮,產(chǎn)生神秘的藝術魅力。代表曲目《漁樵問答》浦城派典籍5.蜀派四川”的稱謂始于宋代,后人習慣以蜀代川,所以蜀派古琴也稱川派古琴。清代晚期,四川古琴的發(fā)展有了重大的突破,有了自己的譜本、自己的代表曲目和代表人物。四川青城山道士張孔山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張孔山譜的《流水》,運用了獨特的演奏技法,加進了“七十二滾拂”,寫景都非常有特色,成為后人學習的首選譜本。代表曲目《流水》,近現(xiàn)代代表人物顧梅羹。顧梅羹6.九嶷派清代時, 楊宗稷 (時百)建立九嶷琴社,立一家宗風,形成九嶷琴派。琴風蒼勁堅實,清麗脫俗,講究吟猱節(jié)奏。九嶷琴派由楊時百建立,楊時百是湖南人,他的家鄉(xiāng)有九嶷山,因此這樣命名。代表曲目《廣陵散》等,近現(xiàn)代代表人物管平湖。管平湖7.諸城派諸城 既是“諸城琴派”的故鄉(xiāng),又是中國古琴的發(fā)源地。諸城古琴稱“ 山東諸城 派古琴”,又稱“瑯琊派古琴”,形成于19世紀中葉。歷經(jīng)幾代琴家的不斷探索、交流、吸收、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一個具有諸城特點、風格、技巧和特有曲目傳譜的 古琴流派 ,是中國近代琴壇上一支融古開今,別具一格的 古琴藝術 流派,被譽為中國著名 琴派之一。創(chuàng)始人王溥長、王雩門。代表曲目《長門怨》,現(xiàn)代代表人物:劉赤城。劉赤城8.梅庵派梅庵琴派是中國眾多傳統(tǒng) 古琴流派中比較晚近的一個流派,它其實是諸城琴派的一個分支,故也有琴家將其歸入諸城派。其主要琴家有王燕卿、徐立蓀、邵大蘇、程午加等。代表性的傳譜有《梅庵琴譜》。王燕卿9.嶺南派嶺南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清道光年間的廣東新會人黃景星,主要流行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稘O樵問答》、《碧澗流泉》等曲的演奏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嶺南琴派的古樸、剛健、爽朗、明快的特點。嶺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鄭健候和楊新倫先生。楊新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