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顧曲詞 目 周郎顧曲發(fā) 音 zhōu láng gù qǔ釋 義 原指周瑜業(yè)于音樂。
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出 處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笔?例 誰謂~之場,非即生公說法之地乎?(清·俞樾《余蓮村勸善雜劇序》)“周郎顧曲”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變成對音樂的欣賞贊美,典出《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敝荑ぃ止?。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即建安十五年。他出身名門,少年與孫策結識,共謀大計,建安三年,周瑜重歸孫策,孫策親自出迎,于二十四歲時即封中郎將。二年后孫策遇襲身亡,周瑜苦心輔佐孫權,三十三歲火燒赤壁大破曹軍,成就一代名將。周瑜又常被稱為周郎,同樣典出《三國志·周瑜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三國志》,作者陳壽,字承祚,生于公元233年,卒于297年,生于蜀國,蜀亡歸晉,為西晉史學家。所著《魏書》、《吳書》、《蜀書》合稱《三國志》,名列國學二十四史之一的斷代史。《三國志》用筆簡墨嚴謹,少有冗言,也因過簡后為南宋裴松之加注,是以為《裴注三國志》。正是在這個用筆簡約的《三國志》里,陳壽卻給我們留下了除英雄爭戰(zhàn)指點江山外的別般風情。陳壽處身西晉,晉承曹魏一脈,吳蜀是為對立敵方,但在三國志提及周瑜時,卻不惜多處稱頌。論到周瑜才干時,陳壽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等詞相稱,這種英華才氣明顯別與諸葛亮的名士風度。周郎之才,更多為少年朝氣,銳意進取自信飛揚的英霸之氣。周瑜死后,孫權曾與陸遜談論周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睎|吳的王圖霸業(yè),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按《三國志》記載,周瑜除膽略兼人、雅量高致外,還氣度恢宏,雍容恢廓。孫策初亡,孫權 “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zhí)臣節(jié)。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敝T將禮簡時,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評語,僅與程普不和,但他折節(jié)下交,終令程普折服贊嘆,“普頗以年長,數(shù)陵侮瑜。瑜折節(jié)容下,終不與校。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瘯r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迸c人相交時如飲醇酒,最早就典出周瑜。而陳壽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典故。魏晉的建安時期是文學史上重要時代,正如李白所詩,“建安文章蓬萊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這一時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詩風“慷慣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边@種風格被《文心雕龍》譽為“建安風骨”、“漢魏風骨”。具有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風清骨俊里又含政治理想的飛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以及濃郁的悲劇色彩。除文學外,這也是音樂史上赫赫有名的時代,名曲《廣陵散》就是失散在此時,此曲敘聶政刺韓王事,是琴曲中唯一有殺伐之氣者,嵇康一死,無人能奏。與《廣陵散》并稱當時的《長河吟》相傳就是為周瑜所做,并傳此曲周瑜稱只為諸葛亮能聞弦歌而知雅意,聽出曲中之音。也有一說,《長河吟》為后人附會之作。在《三國志》中,周瑜上疏孫權時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逼渲胁⑽刺峒翱酌鳌H是演義記載中有孔明吊孝時的祭文中的“從此天下,再無知音”。史冊中,也找不到《長河吟》出于周瑜的正式記錄,因此附會之說當是正解。然而,《長河吟》是真是假且不提,周郎雅擅音樂造詣極高確證無疑。三杯薄醉后,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彈錯了,就一定能聽出來,聽出來也罷了,還要一定回頭看。至于回頭相顧,是為責備之意還只是本能反應就不得而知了。這個趣致典故很快被引入到詩詞中,并且不斷賦予新的含義。魏晉之后的南北朝,庾信就有詩,“懸知曲不誤,無事畏周郎。”隋朝也有江總詩,“弦心艷卓女,曲誤動周郎?!边@里詩里的顧曲周郎雖然出現(xiàn)的場合經(jīng)常不對,但比較端正,一心一意想只要彈好曲,就不必怕周郎了。但是到了唐朝不一樣了,李端的《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睆那姓`、周郎顧化作了誤拂弦。唐初釋慧凈與王績則有相合詩,前者曰“ 早時歌扇薄,今日舞衫長。不應令曲誤,持此試周郎?!?,后者和“舞袖風前舉。 歌聲扇后驕。周郎不相顧。 今日管弦調。”被動徹底成了主動,誤拂弦原是為了試周郎。劉禹錫也曾做《紇那曲》,“ 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踏曲興無窮,調同詞不同。愿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迸c他竹枝詞一脈相通的清新可親,心平氣和的喜悅。東坡居士的一闕大江東去名垂千古,其中極贊英杰,被譽為豪放派詞中之冠,“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他也不曾忘記這個典故。蘇胡子的天生詼諧小小發(fā)作一次。周郎的音樂金耳朵成了是不是變聾的小試探。《次韻王都尉偶得耳疾》,“君知六鑿皆為贅,我有一言能決疣。病客巧聞床下蟻,癡人強覷棘端猴。聰明不在根塵里,藥餌空為婢仆憂。但試周郎看聾否,曲音小誤已回頭?!碧K軾也做過《南歌子》,稱“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睎|坡以下,南宋豪放派詞家的領軍人物辛稼軒出名的愛用典,自然不會放過這般的風流俊賞。《菩薩蠻》,“畫樓影蘸清溪水。歌聲響徹行云里。簾幕燕雙雙。綠楊低映窗。曲中特地誤。要試周郎顧。醉里客魂消。春風大小喬。”除此外,以梅子黃時雨著稱的賀梅子賀鑄也有名詞《訴衷情》?!皢碳疑铋]郁金堂。朝鏡事梅妝。云鬟翠鈿浮動,微步擁釵梁。情尚秘,色猶莊。遞瞻相。弄絲調管,時誤新聲,翻試周郎?!薄皶r誤新聲,翻試周郎”,說不盡的嫵媚風情,《訴衷情》的詞牌從此又得別名《試周郎》。最別致瀟灑,卻是唐張祜的《觱篥》?!?一管妙清商,纖紅玉指長。雪藤新?lián)Q束,霞錦旋抽囊。 并揭聲猶遠,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顧,微笑是周郎。”原來曲誤回顧,非冷視相責,僅只會心微笑也。且這個回顧是“密顧”,曲中有誤,悄然回頭,顧盼間微微一笑。嫵媚可愛當屬吳梅英的《聲聲慢》,“曲中倚嬌佯誤,算只圖、一顧周郎?;ㄦ?zhèn)好,駐年華、長在瑣窗?!狈浅5挠朽徏倚∶脣珊B(tài)。其實演變到這里,周郎顧曲早已不僅指對音樂的鑒賞,它即可能是男女間的思慕,甚至代指情郎,也可以惺惺相惜,知音間不以言喻而以音傳的韻事。如果不能賞音鑒樂,當然不會有顧曲一說。明確將顧曲與知音相連的詩詞,最早見于唐湛賁的《伏覽呂侍郎丘員外舊題十三代祖歷山草堂詩》,“桑田代已變,池草春猶碧。識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蘇軾對此亦有跟和,《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jiān)酒》中有“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fā)”的詩句,這個知音即指佳友,也許亦指數(shù)朝之后,他之欣賞周瑜“言論英發(fā)”的一文一武隔代知音。范成大的《臨江仙》則道,“周郎去后賞音稀。為君持酒聽,那肯帶春歸?!敝粼偻笱葑?,周郎顧曲也成了懷才不遇的代指,曲誤若有人顧,欣逢知音,若無人顧,則是知音難覓了。少年時有段飛揚歲月,其后卻處處受制主和派,力主抗金的辛棄疾曾有《惜分飛》,“最是周郎顧。尊前幾度歌聲誤。望斷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處。聞道春歸去。更無人管飄紅雨。 ”一派悵往傷懷。元邵亨貞另有《賀新郎》,“顧曲周郎今已矣,滿江南、誰是知音客。人世事,幾圓缺?!钡酱藭r,顧曲周郎早已全然成了詩詞中的典故,不必對三國知道太多,對它的出處也無需溯本追源,不再是具體的人,具體的事,而是一種意象,一種表征,歷史與文化徹底融合。不過,在偶爾的時候,它也會還本來面目,而在那種時候,這個清麗明媚的典故總是會以比較憂傷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王質的《八聲甘州·事茫?!?。“事茫茫、赤壁半帆風,四海忽三分。想蒼煙金虎,碧云銅爵,恨滿乾坤。郁郁秣陵王氣,傳到第三孫。風虎云龍會,自有其人。朱顏二十有四,正錦幃秋夢,玉帳春聲。望吳江楚漢,明月伴英魂。浥浥小橋紅浪濕,撫虛弦、何處得郎聞。雪堂老,千年一瞬,再擊空明。”正是周郎已去,何人顧曲?美周郎 最傷感的則屬鄭板橋的《周瑜宅》?!爸芾赡晟?,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云崩,旌旗電掃, 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奔词蔷加质菗从?,江東雙杰,周郎與孫郎,總角相交,“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睂O策與周瑜同齡,死時年僅二十六 。十年后,周瑜出征巴蜀時卒于巴丘,龐統(tǒng)扶靈回返。孫權素服舉哀。迎之蕪湖。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世音書漫寂寥。千古江山,英雄總被雨打風吹去,不過,英雄之外,亦有佳話相傳千古,顧曲的周郎以輕靈的姿態(tài)從歷史走向文化,在一頁頁泛黃詩箋中永恒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