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原始圖騰文化的遺存。
慶陽位于陜甘寧三省交會地帶,遠離大城市,交通閉塞,很少受外來文化沖擊。作為生命象征的龍為圖騰的龍文化,以鹿為圖騰的鹿文化,在國內(nèi)其他地方近乎絕跡,但在慶陽剪紙中一直延續(xù)并保留了下來。二是古代陰陽哲學(xué)觀的載體。西方哲學(xué)以自然科學(xué)觀點認識世界,而中國古典哲學(xué)是以陰陽觀認識世界的,形成了陰陽五行說。慶陽剪紙,揭示了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陰陽哲學(xué)的奧秘。三是遠古文物的“紙化石”。慶陽是遠古文化的巨大寶庫,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蘊藏著得天獨厚的遠古文化。慶陽剪紙既揭示了遠古文化的奧秘,又承傳著遠古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遠古文物的“紙化石”。寧縣剪紙《八卦娃娃》,本是春節(jié)祈禱豐收的巫術(shù)剪紙,“八卦娃娃”雙手舉禾黍,頭頂太陽蛛網(wǎng)八卦,象征太陽普照萬物生長,它承載的就是生命崇拜、太陽崇拜的遠古文化,是原始社會炎帝部落太陽崇拜的遺存,是遠古文物的“紙化石”。四是獨特的審美意識。慶陽民間剪紙的審美意識是變形的。不求真實,善于夸張;不合透視,形體變形;不求物件形態(tài)畢肖,只講簡練傳神;不求四肢齊全,講究隨心達意。剪紙《回娘家》中的毛驢兒僅有三條腿,另一條腿被隨意刪掉了。在藝人們眼中,毛驢走路是三條腿著地,另一條腿是多余的。她們剪下的《貓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還活在貓的肚子里,人隔貓肚皮還能看得見。這不僅是一種大膽奇特的構(gòu)思和想象,而且是古代變態(tài)的審美意識的顯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