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名人效應(yīng)”。
本身藝術(shù)的東西就叫人難以捉摸,加上中國又是人情社會,名人的東西格外受人追捧。這兩天上了熱搜的趙忠祥,就是如此,本來賣自己的書作,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況且也不貴,4000塊一幅,關(guān)鍵是在我們眼中德藝雙馨的趙老師,在視頻中,做個廣告,合個影也開始收錢,而且忙得不亦樂乎,與我們心中的趙老師大相徑庭,才引起熱議。要不是趙忠祥是個名人,他的字他說的話,我估計可能白送別人也不要。名人的畫作也是如此,以前有任美協(xié)主席,當他是普通畫家時每幅畫幾千塊錢,當上美協(xié)主席后,每幅畫最高達到兩千萬。過了幾年,主席要卸任了,他的畫詭異的又降到了幾萬塊,還沒人要。你說這符合市場規(guī)律嗎?更看不懂的是下面,簡直叫你懷疑人生。羅伯特 雷曼畫的《無題》,估價1500—2000萬美元。你沒看錯,就是變了點顏色,沒其它內(nèi)容。湯伯利的《黑板》,15年拍出7035萬美元,就這種形式,我不是吹,我一天能創(chuàng)造2000億人民幣的產(chǎn)值。羅伯特雷曼《無題》這塊像地板磚的東西賣出了1.2億人民幣。馬克羅斯科《橙 紅 黃》在12年賣出了8688萬美元,合人民幣5.47億。而且上面全是有名的畫家,本來畢加索的畫就讓我們摸不著頭腦了,這些畫更讓我們心里憋了一股子火,就像小沈陽說的,就這樣,我也行。唉!找誰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