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是知天命,六十耳順。
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以后知道了理想實現(xiàn)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jié)果,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的介紹《論語·為政》主要內(nèi)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孔子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論語·為政》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lǐng)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