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樓為: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山東煙臺(tái)蓬萊閣 。
一丶滕王閣。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biāo)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shí)所修,現(xiàn)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
二、黃鶴樓。武漢·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歷代皆有廢興、現(xiàn)存建筑為1985年遷址重建、國7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民主路56號(hào)、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坐東朝西、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頂圖二為清同治七年重建、毀于清光緒十年、圖三為明宣德年間安正文所繪黃鶴樓、現(xiàn)藏于上海市博物館黃鶴樓原址位于蛇山西首、后因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與原址前勝象塔先后遷移至此、勝象塔建于元至正三年、高9.36米,座寬5.68米、為覆缽式舍利塔[星R]黃鶴樓與岳陽樓的最初用途類似、均為三國吳國的瞭望守戍臺(tái)[星R] 南朝齊『述異記』曾講述有江陵人荀環(huán)在黃鶴樓遇見仙人駕鶴之事、為黃鶴樓得名之最早出處[星R]樓后有巨大銅頂、為同治七年黃鶴樓寶頂原物、高3.4米、重2噸三、岳陽樓。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qū)洞庭北路,地處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緊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shí)的形制與格局;因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yù),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世稱"天下第一樓"。
四、蓬萊閣。蓬萊地處山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海、黃海,北距遼東半島66海里。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海岸線長86公里,全市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蓬萊閣虎踞丹崖山巔,云擁浪托,美不勝收。它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及其附屬建筑組成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積1.89萬平方公里。閣內(nèi)文人墨寶、楹聯(lián)石刻,琳瑯滿目。閣東蓬萊水城為我國最早的古代軍港之一,負(fù)山控海,修有水門,碼頭、炮臺(tái)等海港和軍事建筑,與蓬萊閣一起列為國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閣西田橫山又稱登州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diǎn),相傳為田橫五百壯士筑營扎寨之處,北臨大海,峭壁如切,新建有田橫山文化公園、田橫棧道、黃渤海分界坐標(biāo)等景點(diǎn),以海上公園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