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造景中的借景是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nèi)視景范圍中來。
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傳統(tǒng)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nèi)容,除了運用多樣統(tǒng)一、迂回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種類 借景可分為: 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 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 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 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借資對方的景物。 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 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 7,應(yīng)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jié)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tài)景觀。 借景方法 大體有三種: 1,開辟賞景透視線,對于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臺,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 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筑臺,建造樓、閣、亭等,讓游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 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園中的花墻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nèi)容 有以下幾類: 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臥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 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里、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鐘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 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云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nèi)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