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美術教學非常注重對民族文化的學習,有些學校開設了中國畫的課,在校本課程里面增加了中國畫的學習內容。
現(xiàn)在很多教科書對中國畫的教學內容確實有削弱。在中國畫教學上,我們曾經(jīng)帶領孩子們嘗試著去模仿大師或者我們的祖先畫的一些傳統(tǒng)題材、傳統(tǒng)規(guī)格的中國畫,花鳥、山水、人物都嘗試過,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學生在表現(xiàn)這些的時候有一定困難。他們會很容易模仿出來,但是畫面里面非常缺乏生機,他們不太理解那些山鳥、山水之間的語言,它們之間的關系,如為什么這么大的畫面卻只畫出這么一小部分,那種空間格局到底是什么。對低年級的學生,應該注重對于水墨、筆墨的感受?,F(xiàn)在有條件的家庭的或者是家長有這方面意識的家庭,會從小培養(yǎng)孩子用毛筆練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毛筆這個材料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應該讓學生熟悉材料。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到兩課的時間讓學生用毛筆寫漢字,熟悉一下毛筆中鋒或者側峰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效果,然后熟悉一下宣紙,不同的宣紙如熟宣、生宣,水墨一洇開是什么樣的感覺。在這個基礎之上讓學生接觸具體的繪畫,比如畫花朵,可以先帶學生看一些圖片,看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再觀察現(xiàn)實生活當中花的結構,讓學生加深一些體驗,然后就開始繪畫。在繪畫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我們中國的毛筆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如果變換姿態(tài)、力度會有什么不同,水和墨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趣味,理解中國畫的語言,慢慢地再通過欣賞來提高他們的認識,高年級學生的傳統(tǒng)題材作品可能就會更有生機了。 中學階段的中國畫,以花鳥類、樹石類為主。如畫花卉時,要了解花卉的結構,如單瓣、復瓣、俯仰含放。學習時可以讓學生臨摹一些優(yōu)秀的中國畫作品(可以是局部的),體驗中國畫的筆墨趣味,并使他們較快地掌握中國畫中的筆墨技法。對中國畫的理解,不能單純照著一個樣子去臨摹。我們中國古代的花鳥畫、山水畫也是來自于生活的,像花的畫法,有復瓣的、有單瓣的、有俯仰的,有含放的等,各種各樣的造型都有,都來自生活,讓學生畫中國畫的時候,要有一些形象的照片給學生看看。包括山水畫當中石頭的皴法,就是根據(jù)自然界的山石不同的紋理的變化創(chuàng)造出的。我們給學生講皴法的時候,就可以給他看一些山石紋理的照片,讓學生來了解中國古代的畫家是在觀察自然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而且是用線來表現(xiàn)。 在中國畫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技法的學習,還有一方面要讓學生多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精神。中國畫的欣賞和學習確實是有難度的,因為很多的中國畫都是文人畫家畫的,很多和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是有關的,這些東西給中學生講有難度,但是我們可以從技法的角度讓學生來了解中國畫的特點。 在什么年齡段可以進行中國畫的教學,中國畫的教學到底用什么形式來進行,是臨摹還是隨意地、自由地表現(xiàn)?這里面牽扯到很多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內的教科書基本上是在中年級階段也就是在三年級的時候開始編入了中國畫的學習內容。一般來說,在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在宣紙上用毛筆體驗水墨,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的,不是一本正經(jīng)地讓學生去畫白描或者是畫寫意,而是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水墨在宣紙上深化的效果。五六年級時,目前有的學校開始進行簡單的花鳥畫的學習,也有的學校讓學生畫一些樹,或者是山水的襯法。 在美術教學整個過程中,我們提倡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也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是我們美術教學的一個最主要的目標,但是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的教學中,古人都是強調臨摹的,通過臨摹學習掌握前人的技法。臨摹是學習中國畫的傳統(tǒng)方法。我們中國很早之前就有畫譜,從唐代五代時候黃荃的寫生珍禽圖,到宋代的竹譜、梅譜,到后來明清時候畫譜就更多了,這些就是中國古代給初學畫畫的人的范本,中國古代在長期的中國畫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臨摹的方法,這種臨摹方法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我們中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運用。有一些老師有顧慮,覺得我們現(xiàn)在強調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為什么在中國畫的學習上要臨摹呢?中國畫學習的方法,可以通過臨摹的方式,但是我們的美術教育總體上還是強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不是說學習了中國畫就抹殺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中國畫的技法學習過程,非常強調師承關系,中國的繪畫藝術就是這樣繼承發(fā)展過來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要違背了我們古人的學習方法,不要認為臨摹就是不對的。在中國畫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去臨摹,但是我們也要給學生講清中國的傳統(tǒng)畫也是來自于自然的,而不是完全依賴于臨摹前人的東西守古而不化地發(fā)展過來的。在中國畫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刈寣W生臨摹一些古人的名作,尤其是到了小學六年級階段、初中階段,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臨摹,了解我們歷史上的一些大師創(chuàng)造出這樣漂亮的中國畫的技法,學生可能就會有所感悟,如果不通過臨摹,他就永遠感悟不到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所以,不要把自由表現(xiàn)與臨摹對立起來。不管是學生們的水墨游戲,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臨摹,都是在認識中國畫的語言,學生了解語言了以后才會慢慢地學會自己去運用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