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制作方式下裙的裁剪:可用片幅拼接,即梯形片布的拼合 可用打褶 或?qū)⒁陨蟽烧呓Y(jié)合,從出土實物看,打褶或片幅加打褶的較多。
下裙的腰圍:一般為穿著者的1.5-2倍腰圍 下裙沿為2倍以上腰圍深衣制作方式: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稱為“衣緣”或者“純”);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特點1.上下衣連體的一種設(shè)計2.設(shè)計保守(寬大、長袖、不開胸)3.色彩以冷色調(diào)為主4.三代時期的男女正裝樣式結(jié)構(gòu)襟:指衣的前幅。交領(lǐng)右衽: 古人以上衣掩下裳,衣上自胸前交領(lǐng)部分至衣下兩旁掩裳際處,形成“衽”。衣襟向左掩謂左衽,右掩為右衽。中原習(xí)俗為右衽祛:袖口袂:袖子裳:裙子曲裾:由服裝環(huán)繞形成的裙子樣式。制作過程根據(jù)《禮記集解》、《禮記集說》、《深衣考》等文獻(xiàn),過程大致如次。 一、確定各部位尺寸。 領(lǐng)口寬二十厘米左右。袖通長,即袖展開兩袖口之間距離二百三十六厘米。袖口寬二十三厘米。袖寬四十六厘米。腰寬六十九厘米,腰圍即一百三十八厘米。下擺通長為腰圍二倍,即二百七十六厘米。裳長九十六厘米。袖口寬:袖寬:腰寬 = 1:2:3 上衣長48厘米:下裳長96厘米=1:2二、購布。 深衣主體用布料七米。純(或緣)及腰帶用布料兩米。(布料寬皆在120厘米以上)三、剪裁。 上衣:依照江永《深衣考誤》之深衣圖及以上尺寸裁成。 兩袖:依照以上尺寸裁成。袖口下緣至腰為弧形,須中規(guī), 即為圓形之一段。下裳:(96 2)厘米*(17 4)厘米,共八塊。(96 2)厘米*(17 4)厘米,兩塊,每塊皆沿對角線裁開,得勾為21厘米股為98厘米、直角三角形之布料四塊。下裳共十二塊,合一年之十二月?!?” 后面之?dāng)?shù)字為衣縫用布。 緣、純、腰帶:領(lǐng)緣寬六厘米。袖緣寬六厘米。下裳緣寬五厘米。腰帶寬五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