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馴化的歷史上,古埃及最早馴化了野貓。
考古學(xué)家在公元前4000年的一座埃及古墓中發(fā)現(xiàn),除了人的遺骸外還有一些工具及瞪羚和貓的遺骨。工具陪葬品說明墓主可能是位原始工匠,瞪羚可能是作為主人死后的食物陪葬的,貓則有可能是作為寵物陪葬,以在來世陪伴主人。到了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法老的兒子為他的寵物貓造了一座精美的石棺,石棺的浮雕上一只雌貓蹲在放滿食物的桌子前,身后還有一只小貓,或許王子希望自己的寵物死后依然能不愁吃喝、子嗣延綿。古埃及人與貓生活在一起,貓逐漸成為家人,貓的形象也遍布在埃及的藝術(shù)作品中。到了公元前2000年,開始出現(xiàn)家貓的身影。在約4000年前所建的一座金字塔內(nèi),藏有畫著貓的墓室壁畫、第一具貓木乃伊及相關(guān)銘文。在科普圖斯發(fā)現(xiàn)的一幅約公元前1950年的淺浮雕上刻有小貓蹲在婦女坐的椅子下面。到了公元前1450年后,特別是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70年)和后王國時期(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322年)的藝術(shù)品中家貓便成了???。古埃及家貓主要以兩種身份出現(xiàn),一是作為寵物陪伴在主人身邊,既有壁畫,也有雕像,如伊普伊和杜亞姆夫婦墓壁上的畫像和瑪麗-瑪麗墓室浮雕;
二是作為獵貓跟隨主人狩獵,如約公元前1450年底比斯附近的納巴蒙墓壁畫就生動地展現(xiàn)了納巴蒙一家?guī)е邑堅谡訚傻貛п鳙C的生動場面。古埃及人還留下了眾多貓雕像。從外貌上看,貓的毛發(fā)光滑亮澤,梳理整潔,有的還戴有精制的珠寶飾物,包括鼻圈、耳環(huán)、項圈和胸牌。這說明,家貓成了埃及達(dá)官貴人的寵物,享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