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紐斯的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被看作教育學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標志。
教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一)教育學的獨立1、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1)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3)首次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tǒng)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一系列教學原則(4)提出了學年制思想,并首次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2、盧梭教育代表作《愛彌爾》,提出了自然與自由教育的思想。
3、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fā)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教育者的首要職責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個性特征的人。
4、《教育漫話》是英國近代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鞍装逭f”和紳士教育。(二)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1、赫爾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guī)范的、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
1835年出版了《教育學講授綱要》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必須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提出了“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四段教學法,形成了傳統(tǒng)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2、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將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與改組”。形成了以兒童中心、活動課程、做中學為特色的教學思想。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誕生與發(fā)展。
1939年,前蘇聯(lián)教育理論家凱洛夫出版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編寫的《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