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編程方法有線性化編程、模塊化編程和結構化編程i種。
線性化編程是將整個用戶程序放在主程序OB1中,在CPU循環(huán)掃描時執(zhí)行()BI中的全部指令。其特點是結構簡單,但效率低下。一方面,某些相同或相近的操作需要多次執(zhí)行,這樣會造成不必要的編程T作;另一方面,由于程序結構不清晰,因此會造成管理和調試的不方便。所以在編寫大型程序時,應避免線性化編程。模塊化編程是將程序根據功能分為不同的邏輯塊,且每一個邏輯塊完成的功能不同。存()B1中,可以根據條件調用不同的功能(FC)或功能塊(FB)。其特點是易于分工合作,調試方便。由于邏輯塊是有條件的調用,因此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結構化編程是將過程要求類似或相關的任務歸類,在功能(FC)或功能塊(FB)中編程,形成和解決方案。通過不同的參數調用相同的功能(FC)或通過不同的背景數據塊調用相同的功能塊(FB)。其特點是結構化編程必須對系統(tǒng)功能進行合理分析、分解和綜合,所以對設計人員的要較高。另外,當使用結構化編程方法時,需要對數據進行管理。在結構化編程中,OBI或其他塊調用這些通用塊,通用的數據和代碼可以共享,這與模塊化編程是不同的。結構化編程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重復編寫類似的程序,只需對不同的設備代人不同的地址,可以在一個塊中寫程序,用程序把參數(如要操作的設備或數據的地址)傳給程序塊。這樣,可以寫一個通用模塊,更多的設備或過程可以使用此模塊。但是,使用結構化編程方法時,需要管理程序和數據的存儲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