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圓頂教堂之一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巡禮上篇圣以撒大教堂又被稱為伊薩基輔大教堂,它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
并且與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以及莫洛倫薩德花之圣母大教堂并成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大教堂造型雄偉壯觀,如今仍被視為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筑的精華。大教堂高約102 米,圓頂直徑為22.15 米。用橡木制成的3 扇巨門,每扇門面積為42 平方米,重達20 噸。整座建筑物重30 萬噸,里面可容納1.4萬人。教堂的施工經(jīng)歷了奠基、立柱、砌墻、封頂?shù)冗^程。這座建筑的地基深達10 米。教堂四周各豎有16 根粗大的花崗巖石柱,成雙排托起雕花山墻。每根石柱重114 噸,是從30 公里外的芬蘭灣運來的。立柱時采用的是“絞關(guān)法”,128 名壯漢同時推動絞盤,將114 噸重的石柱豎起來。柱子豎完后砌墻,接著再豎上層的細石柱子,這些細石柱是用42 種進口大理石制成。柱子全部豎好后,最后覆上圓頂。大教堂的內(nèi)外部裝修更為考究,光黃金就用去400 公斤,僅穹形外部鍍金就耗費100 公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伊薩基輔大教堂受到嚴重損壞,20 年后才修復(fù)完畢,但留下教堂大門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幾處彈痕沒有修補。在一根柱子旁掛著一塊銅牌,上寫:“這是在1941~1944 年,德國法西斯發(fā)射的148478發(fā)炮彈中其中一發(fā)留下的罪證。大教堂是羅曼諾夫家族獻給先帝彼得一世并為紀念圣徒伊薩基·達爾馬茨基(彼得生于他的紀念日)而命名。教堂在總體結(jié)構(gòu)和裝飾細節(jié)上反映了19世紀俄國建筑晚期古典主義的特征,同時兼具文藝復(fù)興和巴羅克藝術(shù)的印記,這一點特別表現(xiàn)在建筑外部采用了大量雕塑裝飾。東西南北四個門廊上方的三角楣飾、建筑頂端的圣徒和天使雕像,以及巨大門扇上的浮雕,表現(xiàn)的是福音全書故事情節(jié)。整個教堂共飾有350個(組)雕像和浮雕,均為雕塑家伊萬·維塔利等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