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環(huán)境、氣候風土因素地理環(huán)境、氣候風土,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chuàng)造的先決條件。
每一個民族的產生和每一個地區(qū)的文化特征,無不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史前時期,人們的生產力低下,社會發(fā)展受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影響較大。古代中國是一個農耕國家,農業(yè)在發(fā)展進程中的盛衰繁榮,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水平。服裝作為民族文化中一個可視的、具有綜合表現性的類型,同樣也受到自然地理氣候、地貌及其水文、森林、農田、濕地等的影響。
二、文化傳播因素文化傳播是指思想觀念、經濟技藝和其他文化特質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過程,又稱文化擴散,是基本的文化過程之一。考古資料證明,一個文化的傳播范圍大小,與本群族實力大小和活動范圍有很大的關系。通過入侵或融合,向鄰近的地理單元擴展,從而影響鄰近地區(qū)的文化。但是,文化傳播與交流往往是雙向的。例如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并吸收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裥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三、宗教因素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最初的服飾就與人類最早的宗教儀式有關。服飾作為文化的象征,它不僅在宗教儀式上不可或缺,在宗教情感上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服飾與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巫師。例如,薩滿巫師在神事活動中,為了加強做法時的神秘感和威懾力,在祭祀活動中通常身上披掛一些與薩滿教觀念密切相關的衣裙、飾物等特殊的法衣,并使用法器、按照想象中神的意愿來主持祭祀活動。
四、戰(zhàn)爭因素在服裝發(fā)展歷史上,戰(zhàn)爭對服飾的影響是非常深廣的?!稇?zhàn)國策·趙策二》有趙武靈王“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的記載。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后出現了在趙國最早的正規(guī)軍裝,后來逐漸演變改進為盔甲裝備?!傲暫蟊憷背闪朔椬兓目傮w傾向,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
五、政治因素政治法律環(huán)境對服飾的流行也是有影響的。在封建社會,政治權力凌駕在財產所有權之上,從消費領域直接干涉各階層的服飾穿著,由權力的分配決定了服飾的分配。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對服裝進行嚴格的限制。如普通百姓不可穿黃色服裝,這是因為黃色象征權力,是皇室成員的專利。我國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了完備的冠服制度,對不同身份等級的服飾規(guī)定嚴格,以后各朝各代都對衣冠服飾的等級差異做了明確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