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做得好,會使課堂上的學習更有目的,學習效果更好,長期堅持,自然會逐漸提高閱讀能力.每個同學都應重視預習,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要講究方法,科學的預習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以下五種方法簡單易行,收效顯著.
1. “圈”:在預習課文時邊讀課文,邊把生字用紅筆圈起來.讀完課文之后再看注解,沒有注解的再查字(詞)典,弄清字形、讀音、字義.最好有一個專用本,把這些生字記下來.這有助于理解課文,便于復習、記憶,長期積累,肯定會增加識字量、用字量,避免或減少寫錯字.
2. “點”:預習課文時把文中某些表現力特別強的詞語,用著重號標在這些詞語的下面.例如,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準確,哪個詞語用得生動,要仔細揣摩、研究.每位作家在寫作時都要字斟句酌,因此我們在預習課文時,對文中的詞語千萬不要蜻蜓點水,要用心琢磨文中的詞語,品味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如果換一個詞效果會是怎樣.肯下苦功夫琢磨,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3. “劃”:我們學的課文,是專家從眾多名家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說都是精品并不為過,文中一定有突出表現中心思想、表現人物性格的句子,或說理精辟、描寫生動的句子,也就是說,一定有閃耀著思想文采光輝的句子.在預習課文時,把這些句子用曲線或直線劃出來.經常練習劃出這些句子,必定會提高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同時還會提高作文時遣詞造句的能力.
4. “評”:“評”是指對文中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評論.自己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法,贊成的或批評的,在課文的空白處評上幾句,批上幾條,說對說錯都不要緊.這是鍛煉和提高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剛開始可能寫不了一兩句話,也可能抓不住關鍵的地方來評.但不要著急,只要堅持練習,就會逐漸抓住關鍵性的問題,評論的字數也會逐漸多起來,分析問題的能力自然會相應地提高.
5. “摘”:即摘抄,就是把自己認為文中重要的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抄在預習本上或活頁卡上.這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堅持摘抄,不但會豐富自己的詞匯庫,還會增強口頭或書面的表達能力.當然摘抄需要時間,需要下功夫,但為了提高能力,花些時間、下些功夫,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