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藝術(shù)的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藝術(shù)的詩句具體如下:
1. 《對琴酒》 唐代 白居易泠泠秋泉韻,貯在龍鳳池。
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應康與籍,及我三心知。
2. 《琴》 唐代 王昌齡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意遠風雪苦,時來江山春。高宴未終曲,誰能辨經(jīng)綸。
3. 《聽蜀僧濬彈琴》 唐代 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4. 《無題》 南宋 白玉蟾十指生秋水,數(shù)聲彈夕陽。不知君此曲,曾斷幾人腸。心造虛無外,弦鳴指甲間。夜來宮調(diào)罷,明月滿空山。聲出五音表,彈超十指外。鳥啼花落處,曲罷對春風。
5. 《風中琴》 唐代 盧仝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枝。
2. 關(guān)于藝術(shù)的古詩詞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傳神地再現(xiàn)了樂工李憑創(chuàng)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shù)想象力。全詩語言峭麗,構(gòu)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lián)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作品原文 版本一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坤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版本二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李憑:當時的梨園藝人,善彈奏箜篌。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曰:“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斌眢笠簶犯f題,屬《相和歌·瑟調(diào)曲》。箜篌:古代弦樂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狀有多種。據(jù)詩中“二十三絲”,可知李憑彈的是豎箜篌。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⑵吳絲蜀桐:吳地之絲,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張:調(diào)好弦,準備調(diào)奏。高秋:指彈奏時間。這句說在深秋天氣彈奏起箜篌。⑶空白:一作“空山”?!读凶印珕枴罚骸扒厍鄵峁?jié)悲歌,響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聽到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而凝定不動了。⑷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譜詳錄》卷六:“淚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異記》云:‘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幻驽??!彼嘏簜髡f中的神女?!稘h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边@句說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⑸中國:即國之中央,意謂在京城。⑹昆山玉碎鳳凰叫:昆侖玉碎,形容樂音清脆。昆山,即昆侖山。鳳凰叫,形容樂音和緩。⑺芙蓉泣露、香蘭笑:形容樂聲時而低回,時而輕快。⑻十二門:長安城東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門,共十二門,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