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紀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紀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紀已成熟,公元前4世紀進入一個形制和技術更廣闊的發(fā)展時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會據(jù)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國家的神廟往往是這一國家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臘亦不例外。古希臘是個泛神論國家,人們把每個城邦,每個自然現(xiàn)象都認為受一位神靈支配著,因此希臘人祀奉各種神靈建造神廟。希臘神廟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會活動和商業(yè)活動的場所,還是儲存公共財富的地方。這樣神廟就成了希臘崇拜的圣地,圍繞圣地又建起競技場、會堂旅舍等公共建筑。古希臘建筑的結構屬梁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過7~8米。石柱以鼓狀砌塊壘疊而成,砌塊之間有榫卯或金屬銷子連接。墻體也用石砌塊壘成,砌塊平整精細,砌縫嚴密,不用膠結材料。雖然古希臘建筑形式變化較少,內部空間封閉簡單,但后世許多流派的建筑師,都從古希臘建筑中得到借鑒。提到古希臘的建筑,就讓人不得不提到古希臘最為著名的三種柱式:
一、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wèi)城的帕提農神廟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二、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于其優(yōu)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xiàn)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衛(wèi)城的勝利女神神廟和伊瑞克提翁神廟。
三、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于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并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也正是這些柱式令古希臘建筑留下了獨特且不朽的豐姿。其所崇尚的人體美使希臘建筑無論從比例還是外形上都產生了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建筑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筑物生機勃勃,充滿了藝術感。古希臘建筑風格特點主要是和諧、單純、莊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廟建筑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者,同時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影響最深遠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