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題是文學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疇。
母題是一篇文學作品中較小的單位,文學作品的主題常常通過若干母題的組合表現(xiàn)出來,母題具有客觀性。倘若將母題與主題相比較的話,其主要差別就是:母題是具體的,主題是抽象的;母題具客觀性,主題具主觀性;母題是基本敘事句,主題是復雜句式。比如同樣展示戰(zhàn)爭的兩部電影文學作品《紅日》與《珍珠港》,前者的主題是通過解放軍打垮國民黨王牌師的事件,宣揚了革命戰(zhàn)爭的正義性。后者的主題是通過日本軍國主義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戰(zhàn)爭摧毀人性美好的東西。而前者后者的母題就是兩個字:戰(zhàn)爭。這樣分析電影文學《紅日》與《珍珠港》各自的主題母題,其差別十分清楚了。這里所說的母題“戰(zhàn)爭”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該兩部作品中小到不可能再分的組成部分。而“革命戰(zhàn)爭的正義性”及“摧毀人性美好的東西”就具有主觀性、抽象性及復雜句式特征了。情境有時譯作形勢、局面。在比較文學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常見的一種典型的格局?!拔母铩睍r期文學作品中都存在種種典型的格局。比如:正面人物大義凜然,氣勢上永遠壓倒反面人物。英雄人物的男性往往沒有女人,他們只愛事業(yè)。英雄人物的女性往往是不愛男人愛武裝。各個民族都一樣,革命事業(yè)壓倒一切。對這些情境進行研究,特別是著力探討這些情境怎樣從一個國家(民族)傳入另一國家(民族),從一個作家筆下傳到另一個作家的筆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這些情境中的具體變異及其過程,尋覓到這些情境的鮮明的時代色彩、民族特征和個人風格。主題學中的意象,指某一民族、某一國家中具有的特定意義的文學形象或文化形象。它們在歷代文學中都具有深層意義。主題學中的意象可以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可以是一種動植物,可以是一種想象中的事物,而這些自然現(xiàn)象動植物及想象的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里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山,其文化意象在中國人心中有崇高的含義。形容一位偉人往往稱之為巍巍的高山,視之有“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意。然而,山在愛爾蘭文學作品里卻成了一個具有威脅性的形象。主題學中的意象研究就要著力于探討同一意象在不同民族文學中的文化的內(nèi)涵,比較其變化與差異,揭示出各民族作品中的深層意蘊。特別重要的是,要通過同一主題不同意象或同一意象不同主題的研究,去探討各個作家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各民族的審美情趣之差異,這是意象研究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