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練習設計就是要針對不同的課型,采用不同的練習設計方法。
1、新授課的練習設計。新授課主要是向?qū)W生傳授新知識為內(nèi)容的課型,這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最常用而又最復雜的一種課型。一般的說,在新授課之前要安排一些“鋪墊性”的練習,“鋪墊題”的設計大致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完全由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組成的題目,通過有目的、有組織的復習,為引進和學習新知識搭橋鋪路,從而為促成新知識的遷移作好準備;另一類是把要學習的新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分層出現(xiàn),要求學生逐步分析解有意識地分散教學難點,從而為學生順利地學習新知識做好思維上的準備。講解新知識之后要安排鞏固練習,即通過提問、板演等形式,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練習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難,力爭使新知識當堂消化。練習設計的藝術是教師緊緊圍某一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一種同類型、同結(jié)構(gòu)的練習,其常見的形式是:基本題(與例題相仿)——變式題(比例題稍有變化)——綜合題(新舊知識的適當結(jié)合)——思考題(僅供學有余力的同學練習)。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新知識 的“認識、鞏固、加深和發(fā)展”的過程。
2、練習課的練習設計。練習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教師要針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以及不同的知識點,通過多種方式設計練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嫻熟的技能技巧。應在練習的形式、層次和安排上狠下功夫。常見的練習形式有:鞏固練習、變式練習和綜合練習。
(1)鞏固練習。這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xù),目的是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和加強新知。
(2)變式練習,即變換概念、圖形、應用題等非本質(zhì)特征,突出其本質(zhì)特征的一種練習。在練習課上經(jīng)常應用這種練習,對學生概念的正確形成、圖形特征的認識、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特征及解法的掌握,有著顯著的效果。
(3)綜合練習,就是注意把新舊知識放在一起或把相關的不同的知識放在一起而進行的練習。一般有五 種形式: ①統(tǒng)一計算法則的綜合練習; ②進行知識間比較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綜合練習; ③進行知識歸類的綜合練習; ④單一知識練習到復合知識的綜合練習。例如教了歸一應用題后,可進行與一般應用題進行復合應用 的綜合練習; ⑤以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綜合練習等。
3、復習課的練習設計。復習課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并使知識系統(tǒng)化,以便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與技巧。復習課并不是把所講述的內(nèi)容簡單地重復、再現(xiàn),它不同于新授課和練習課,因而在練習設計上,要服從復習課的“查漏(缺漏知識)、系統(tǒng)、加深、提高”的特點。常見的練習形式有鞏固 練習、歸納練習、引伸練習、發(fā)散練習等。
(1)鞏固練習。復習課的鞏固練習要抓住重點知識、主要的能力要求,可抽取某一部分內(nèi)容或?qū)W生的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題,目的是讓學生排除錯誤,加深、提高。
(2)歸納練習。主要是學生學完某章、某節(jié)或某一單元之后,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條理化的整理而設計的練習。它一般采用歸納要點、列表總結(jié)、列表對比等形式來進行。
(3)引伸練習。即在復習課上以某一類知識為起點,把與其有聯(lián)系的相關知識也容納進來而設計的目的明確、層次清楚、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系統(tǒng)練習。其目的有二,一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某一類知識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是促進學生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解題能力,更好地形成技能技巧 。
(4)發(fā)散練習。即在復習課上引導學生從某一類知識出發(fā),緊緊圍繞這一類知識內(nèi)容而進行的多種形式的練習,其目的是把封閉性習題變?yōu)殚_放性習題,以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來理解問題的實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以及多向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