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慶,俗謂“做壽”,亦稱“祝壽”、“慶壽”。
各地一般稱年登50者(虛齡)謂之“上壽”。此后,每逢“十”歲之年,子孫即要為之祝壽慶賀,故壽慶又被稱為“做十”、“賀十”。但是,連城、永定、上杭、武平、長(zhǎng)汀、建寧、永安、龍海、華安等地,流行60歲上壽和做壽的習(xí)俗。在閩西、閩北,一些人家孩子10歲、20歲就給“做十”;沙縣有祝壽從“三十做起”之說,霞浦也有少數(shù)人家30歲時(shí)“做第一壽”,福安有人40歲作“小壽(其他地方極少人“做四十歲”,因“四”與“死”諧者)。不過,無論是10歲、20歲“做十”,或是30歲、40歲“祝壽”,皆非真正意義上的“做壽”,而只是生日中比較重要的“整壽”或“大生日”。在這些地方,正式做壽也還是從年過半百后開始。上杭俗語曰:“一十二十無人知,五十六十打鼓震天地”。做壽雖有“做十”之名,但福建民間往往并不是在逢“十”之年祝壽,實(shí)際上要提前或推遲一年。閩東、閩北一帶及閩南許多地方,俗傳“九”乃兇年,很難逾越,必須采取措施先予跳過。于是,人們興以“九”做十,即49歲(48周歲)就做50大壽,59歲做60大壽,其余類推。待真的到了逢“十”之年,少數(shù)人還會(huì)再行慶壽。福州和莆田地區(qū),則以男做九、女做十為常。據(jù)說男人最怕“九”,女人卻無所謂。福州人男的做壽尚有“明九”與“暗九”之分,“明九”即49、59、69等,“暗九”指的是9的倍數(shù):54、63、72等,或選“明九”、或選“暗九”,因人而異。漳州、三明、龍巖等地區(qū),有些人是逢“一”做十,如50之壽于51歲做,60之壽于61歲做,連10歲、20歲亦不例外。但在閩西的永定、連城、上杭、武平、長(zhǎng)汀等地,以“男做齊頭女做一”為常見,即男性逢十之年(60、70……)祝壽,女性拖后一年(61、71……)做壽。在南靖船場(chǎng),則恰好相反,為男做單(51、61……),女做雙(50、60……)。大田人普遍忌諱80歲時(shí)做壽,恐招禍殃,當(dāng)?shù)厮字V云:“八十歲八十丁,八十一歲剩單身”或“八十歲八十丁,八十一歲點(diǎn)單燈”。據(jù)當(dāng)?shù)貍髡f,從前有一人,80歲做大壽時(shí),子孫滿堂,全家老少合計(jì)也正好80人。第二年,他出門在外之際,家中慘遭土匪洗劫,家人均被殺戮,無一幸免。另有一種說法:從前一富有老翁,年屆80歲時(shí),全家祖孫共80口,門庭興旺。某日,一算命先生告訴他:“你今年八十歲全家有八十人,明年八十一歲將只剩下你自己一人。”老者聞言頗感不悅,卻也時(shí)時(shí)警覺和提防。這樣,總算捱到了除夕,眼看再有一天就能度過期限,為預(yù)防意外,當(dāng)夜老頭子把家人全鎖在城堡里,自己只身一人外出討債,可就在此時(shí)城堡突發(fā)大火,全家人盡為烈焰吞噬。最終還是應(yīng)驗(yàn)了算命先生的預(yù)言。由此,大田人的80大壽要么在79做,要么在81歲做,80本身被視為不吉之歲。福州、龍海等地亦存在類似情形,龍海俗謂“七成八敗”;福州有一句罵人的話就是:“你娘做八十”。連城有的人不做“八十一壽”或81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