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體沙盤規(guī)則
每次只有一個成員擺沙具
2.每人每次只允許一個作業(yè)(放一個或一類沙具)
3.制作過程不允許成員之間溝通
5.制作過程可以在某一輪放棄
6.制作過程的最后一輪最后一個成員可以在擺放后對沙具進行修飾
二.團體沙盤的意義
沙盤游戲是什么希望能解答下
一.團體沙盤規(guī)則
每次只有一個成員擺沙具
2.每人每次只允許一個作業(yè)(放一個或一類沙具)
3.制作過程不允許成員之間溝通
5.制作過程可以在某一輪放棄
6.制作過程的最后一輪最后一個成員可以在擺放后對沙具進行修飾
二.團體沙盤的意義
一年前,陳先生帶6歲的女兒雯雯到中心做了兒童沙盤游戲。之前在幼兒園,雯雯也體驗過一次沙盤游戲。當時,女兒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郁郁寡歡,卻什么都不愿意說,陳先生很頭疼。
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常常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在困擾著他們。而在這個沙盤游戲王國里,雯雯在這里得到她所需要的東西。自然的游戲與自然的表達,雯雯很喜歡,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經過咨詢師的陪伴和引導,目前,雯雯的狀態(tài)很不錯,常和父母有說有笑,最近還喜歡上了書法。到女兒的進步,陳先生別提有多高興了。
當初,陳先生在剛開始接觸兒童沙盤游戲時,感到很困惑、好奇,不了解咨詢師與孩子到底會做些什么,也質疑做游戲就能夠幫助孩子得到成長
聽說吧心理咨詢解
沙盤游戲治療,只是一種咨詢技術,所有的玩具都只是工具和媒介。在具體的咨詢中,咨詢師更多的是根據孩子的情況、狀態(tài),靈活的采用適宜的咨詢技術。
游戲治療是兒童心理咨詢中常用的技術,在游戲治療的理論里有一句很關鍵的話:Children's natural language is play. 游戲就是兒童最自然的語言。所以,游戲治療,其實就是通過游戲來給兒童做心理咨詢,兒童的游戲本身就是表達和溝通。
游戲治療的流派也很多,從最早的精神分析派(佛洛依德的女兒安娜在給兒童做心理治療時就用的是游戲),到現在最主流的Child Centered Play Therapy(譯作兒童為本游戲治療或中心游戲治療),共同的特征是用游戲的方式給兒童做心理咨詢和治療。
在游戲治療中的“play”含義很廣泛,可以玩玩具、角色扮演、玩沙玩水、畫畫、講故事等等。在游戲治療室里,咨詢師很少提要求讓兒童玩什么、不玩什么、怎么玩,哪怕是請兒童用玩的方式講他們的故事或者煩惱。兒童心理咨詢師相信,當兒童在咨詢關系中感到安全與自由時,他們會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在游戲治療里,兒童可能“不按常理出牌”,什么情況都可能發(fā)生,比如有兒童整一節(jié)都在挖沙子、鏟平沙子;有兒童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來弄得整個治療室一團亂的;也有兒童故意沉默,一句話不說……這些不尋常的情況,特別考驗治療師的信念和能力。
當咨訪關系建立后,心理咨詢師更多的是跟隨兒童,大多數情況下,兒童可以自己決定時間如何分配,如何進行每一項活動,是否需要心理咨詢師參與他/她的游戲。心理咨詢師只是信任、陪同和在必要的時候幫助他們——是不是跟成人心理咨詢的感覺很像 是的,心理咨詢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當然,心理咨詢也會有一些設置來保障咨詢師與來訪者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咨詢關系的純粹性,比如在咨詢過程中不可自我傷害、不可傷害咨詢師、不可破壞游戲室、按時離開咨詢室、提前預約、準時開始、不給熟人做咨詢等最低限度的限制。
在咨詢中,這些基本設置、咨詢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激發(fā)來訪者內在的東西,這需要咨詢師具有敏銳的覺察力、溫柔又堅定的堅持、靈活而沉穩(wěn)地采取回應。在沙盤治療或其他游戲治療中,很多時候,兒童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把他們的經歷、感受、想法都映射在游戲中,有些在現實中不敢表達或者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只有在與現實拉開距離的游戲中才能表達出來。作為兒童心理咨詢師,既要通過自己的言語或非言語傳遞“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在這里,我關注”,同時也要把握好尺度,說得太少,對方感受不到你的投入,反而會有種在別人的監(jiān)視下玩的別扭感,會破壞治療師和兒童的信任,說得不對,又破壞了治療的效果。
兒童也具有自我整合、自我發(fā)展、自我治愈的能力,兒童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會提升他們的能力感、掌控感、自我接受度,這是治療的重要力量。在沙盤游戲治療中,很多兒童每次來游戲室都很開心地玩,但僅僅這么玩著,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變化。剛開始這種變化會體現他們的游戲中,體現在他們的沙畫中,然后由內而外,展現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沙盤游戲治療的神奇之處,也這個技術的有趣之處。
沙盤游戲(Sandplay Therapy)是國際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在學校和幼兒園,它被廣泛應用于兒童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能夠在兒童的健康成長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在大學和成年人的心理診所,它也深受歡迎。通過喚起童心,人們找到了回歸心靈的途徑,進而身心失調、社會適應不良、人格發(fā)展障礙等問題在沙盤中得以化解。在國外,沙盤游戲是公認的最適合孩子心理教育的技術之一,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歐美日韓等發(fā)達國家的學校,基本上都配備了沙盤游戲室,并以此進行更有效的心理教育。
各位小伙伴們大家好呀!
我是老羊解說
沙盤游戲為什么能治愈人的心里?
沙盤在于你想擺什么類型
從中我們可以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個世界
在這個沙盤的游戲世界,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經歷和系統(tǒng)。
而我們就是那是創(chuàng)造者,故事里的每個人物的心里故事我們都知道,每一處的地方我們都熟悉。
給人們一種舒適感,人內心也覺得愉快,有趣。
我們可以去分配每個人物的劇情和結構得到我們想要的完美世界。
我是老羊我們下期見!
評論,關注,點贊!
一.團體沙盤規(guī)則
每次只有一個成員擺沙具
1.擺放玩具的順序有抽簽決定
2.每人每次只允許一個作業(yè)(放一個或一類沙具)
3.制作過程不允許成員之間溝通
4.不能把自己活他人的沙具放還原,但可以移動自己活他人的沙具,算作一個作業(yè)
5.制作過程可以在某一輪放棄
6.制作過程的最后一輪最后一個成員可以在擺放后對沙具進行修飾
二.團體沙盤的意義
1.學習求同存異
在團體沙盤中,成員共同完成一個主題沙盤,同時每個成員有各自的主題,學習融入環(huán)境,同時保持獨有的個性。
2.學習尋找表達自我和尊重他人中尋找平衡
在團體沙盤中,團體成員可以移動他人的沙具位置來調整沙盤的整體布局,這樣容易激起成員間的沖突和碰撞,如若因害怕起沖突,而放棄自己的想法,自我則會被消弱,在團體沙盤的磨合中尋找自我表達和尊重他人的平衡。
3.模仿他人卓越特質
在沙盤中外向的孩子會較多的選擇有力量的動物,如老虎,內向的孩子可能會選擇小貓小兔等謹慎的動物,在團體沙盤的進行中,孩子間會相互模仿,隨著沙具的變化,外向孩子會學習內向孩子的謹慎,內向孩子會開始表現出外向孩子的活潑。
4.增強責任感
在團體沙盤中有比較多的規(guī)則限制,隨著團體沙盤的開展,維護沙盤有序的進行,成員間都需要相互督促,形成對自己,對他人和團體規(guī)則的責任感。
三.團體的發(fā)展階段
1.各自為政
每個人經營自己的小天地,忽視他人的存在,玩具雜亂,區(qū)域分割,主體分散
2.察言觀色
在“各自為政”階段,必然會發(fā)生沖突,成員開始關心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在意自己的沙具是否與他人協(xié)調,與整體風格協(xié)調,他人是否接受自己等,開始謹慎小心的選擇沙具。
3.調整溝通
經歷“各自為政”和“察言觀色”階段,成員開始進行深刻的反思,自己的為人處世是否傷害他人?是否太自我為中心?是否過于壓抑自己被他人左右?失去獨立性等等,從而進行溝通和調整,通過溝通了解彼此的意圖。
4.協(xié)調共感
成員制作沙盤開始感到默契,他人擺放的玩具正好是自己想的,別人對自己所構造場景的修飾也符合自己的意圖,自己對他人擺放東西的修飾也能得到他人的認同,整個團體達到一種共感。
5.整合
團體沙盤作品主題明確,流暢整合。
“團體心理沙盤”為楊老師自主研發(fā)課程系列,將“心理游戲”與“心理沙盤”相結合,幫助孩子在游戲中建立規(guī)則意識,促進人際交往與語言表達,最終通過沙盤互動,達到心態(tài)的自我調整與轉變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