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溝填滿。
”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逐漸形成。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只是說教,而應該與日常的學習、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幫學生架設一條道德認識轉化的橋梁。一、上好第一堂禮儀教育課新學期開始,利用一周的午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上好第一次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guī),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shù)。然后進行文明禮儀訓練。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這樣學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導行的作用,有助于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學科教學滲透禮儀教育為了使學生能懂文明講禮儀守規(guī)范,作為品德教師的我從課程中安排出一定的課時專門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組織學生和我一起編寫“文明禮儀細則”,并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禮儀、禮節(jié)、禮貌“三禮”要求的認識,不斷修整學生的行為,完善學生的人格。教學中教師把自己的主導作用寓于學生主體活動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躍、充滿激情的課堂中接受文明禮儀教育。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也可結合課堂常規(guī)進行禮儀行為訓練,使學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三、在活動中進行養(yǎng)成教育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習慣”。怎樣來培養(yǎng)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呢?我們要積極倡導學生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影響別人自由的基礎之上,在自己獲得自由的同時要考慮到不妨礙別人,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行為能力和習慣水平。結合學校的每月之星評比,我班也有針對性的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每日晨會誦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八榮八恥”;建立督導、檢查、評比制度,評出班級每月之星;成立禮儀崗和監(jiān)督崗,對學生進行禮儀的示范、檢查和監(jiān)督;通過坐、立、走姿勢的訓練和禮貌用語的學習,使學生禮儀規(guī)范化、制度化,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結對子對問題學生跟蹤幫教等。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通過教育活動,持之以恒,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讓學生在認識和實踐的循環(huán)往復中由被動變?yōu)橹鲃?,最終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素質。只要一抓到底,一定會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四、榜樣示范抓正面誘導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作或是應該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跟前,一旦你把他們熟知的人的榜樣給他們看了,同時說它們?yōu)槭裁雌粱驗槭裁闯髳海欠N吸引或阻止他們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夠給予他們的說教都大的。因而榜樣的示范教育作用不可忽視。首先,為人師表作示范,教師要以良好的儀表風范為學生作榜樣。其次,先進人物示范。以先進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樹立良好的榜樣。再次,行規(guī)之星作示范,以班級、學校行規(guī)之星的好的行為為表率。
五、家校合作,共同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由于家長對獨生子女教育管理上的過分溺愛,導致了學生家庭禮儀的缺失。因此,我認為文明禮儀教育還必須向家庭延伸。我們向提出學生家庭禮儀的具體要求,并布置家庭禮儀作業(yè),通過家校聯(lián)系卡進行家?;?。我們還通過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并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懂文明、講禮儀的好孩子進行輔導,使家長掌握正確、科學的教養(yǎng)觀念和方法,堅持把禮儀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務能力在內的勞動教育相結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F(xiàn)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頻繁、更廣泛了,在素質教育顯得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們應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禮儀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樹立自信心以及提高學習主動性等都產生積極有利的影響。堅持以人為本,從細微處入手,把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默默地滲透到各項教育活動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我將為之不懈的努力,嘗試更好的教育策略,促進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