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與服裝的淵源由來已久,中世紀時黑格爾曾把服裝稱為“流動的建筑”,也有稱為“貼身的建筑”,一語道出了建筑與服裝之間的微妙關系。
十三世紀以巴黎圣母院為標志的哥特式建筑很快從法國波及到整個歐洲,受其影響,歐洲服飾造型也常常來用尖頂?shù)男问胶涂v向直線,甚至連鞋、帽、頭巾、都是呈尖頭形狀的。隨后的年代, 歐洲服裝的演變雖先后受到文藝復興,巴洛克, 羅可可等名同文藝思潮的影響,但帶有類似建筑外型特征的服裝款式卻綿延不絕, 直至今天。例如, 歐洲婦女自文藝復興以后,一直喜歡用鯨骨或藤條(后來甚至用鋼絲)做骨架,將裙子撐得鼓鼓的, 較典型的有16 世紀的西班牙式“法琴蓋爾”裙撐,19 世紀的“克里諾林”式裙撐等。由于裙撐越做越大,以致影響到了當時的建筑尺寸,人們不得不將門框和樓梯的寬度拓寬,以便使穿著這種鳥籠一樣裙子的婦女能夠通行無阻,這種頗具建筑特征的裙子,恰如黑格爾所說的那樣“就如同一座人在其中能自由走動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