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cpu頻率的是散熱。
就如同賽車壓力來自輪胎,就算調(diào)到250匹,gtr的馬力還是太大,時間太長輪胎磨損的太厲害,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漂移。所以,最后兩個彎才是決勝的地方。我腦洞穿越了cpu也不能簡簡單單堆核心數(shù)或提升頻率來提高性能,因?yàn)榘l(fā)熱太大,cpu無法穩(wěn)定運(yùn)行。舉個栗子:i7 7700 主頻3.6ghz 睿頻4.3ghz tdp(也就是熱設(shè)計功耗)65wi7 7700k主頻4.2ghz睿頻4.5ghz tdp91wi7 4770t主頻2.5ghz.睿頻3.7ghz top45wi7 7700k其基準(zhǔn)頻率相對i7 7700頻率提升了17%散熱要求卻提高了40%頻率越高,發(fā)熱成指數(shù)上升,用的電更多,要求的散熱條件越好,但性能的提升卻很小。這明顯是在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啊所以呀第一:inter一般會將最佳頻率維持在性能和功耗的平衡點(diǎn)。如果為了高性能,可以有限制的適當(dāng)提高頻率,犧牲部分散熱換取性能,也可以適當(dāng)降低頻率,犧牲性能換取理想的發(fā)熱。第二:核心越多,多個核心擠在一起,相對面積就比較小,散熱就比較困難,而你又不能把cpu做得跟燒餅一樣大,所以只能額外降低處理器頻率,核心越多,默認(rèn)主頻就會越低。不然還是動不動4.5ghztdp分分鐘突破300w,你只能拿干冰來散熱。說到睿頻,你可以理解為官方的安全超頻行為,但是別以為睿頻就能大幅提升性能。一般來說,基礎(chǔ)頻率越低的處理器睿頻的幅度越高,基礎(chǔ)頻率的越高處理器,睿頻幅度越低,或者你可以說 “睿不動”但是你不要看某些u動不動睿頻上4.5ghz,感覺好屌好屌但是這個4.5ghz一般是單核心睿頻的幅度,也就是其他核心都睡覺了,有一個核心看了黃書特別興奮,頻率“翹”得老高,雖然這個時候單核心的發(fā)熱很高,但因?yàn)槠渌诵亩紱]有工作,所以總體而言溫度還是合理范圍的但是當(dāng)四個核心都工作的時候,發(fā)熱已經(jīng)高了,周圍的核心都在工作,那個看黃書的核心也就沒心情再開車了,所以總體頻率不會太高,不過帶k的處理器不鎖倍頻,你可以鎖定倍頻讓四個核心集體開車,但你散熱器得買好點(diǎn)的。以上一代i7單核心也能睿頻到4.5ghz 但是當(dāng)四核心同時滿載的時候 頻率只能維持3.7ghz。睿頻只是合理利用了散熱能力而已,需要單線程工作的時候,就把單線程工作做得更好,但并不是提升整體性能的良藥。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