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也指帝王出京后臨時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就有關于行中的記載。行宮還有冬、夏之分。根據(jù)我國古代園林史記載:行宮大部分是依天然風景區(qū)建造的。這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修筑的“驪山湯”行宮。此行宮唐代時又進行了擴建,改名為“華清宮”,它就是一座“冬宮”。另外,隋朝時營建的“仁壽宮”,唐代也進行了改建。經修復后更名為“九成宮”,它是一座“夏宮”。清代,康熙14歲親政后,富有政治韜略的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告誡康熙:“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币馑际且莆踝⒁膺叿澜ㄔO,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事素質,不要忘記武備。為加強北部邊防,康熙主張不筑長城,其主要戰(zhàn)略目標是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諸部建成“塞上雄蕃”,使其“眾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設置了“習武綏遠”為目的的“木蘭圍場”,并把歲幸秋狩大典立為家法,以期“威武遠揚,塞垣清暈”。這樣,從北京至木蘭圍場,清帝及隨行的皇親和官員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資也不能只靠駝載、馬運,需要建立行宮來解決。據(jù)記載,皇帝出巡,20里一休息,40里一住。因而,在康熙時期,光是從北京至古北口就修建行宮7處:藺溝、石槽、懷柔、密云、羅家橋、瑤亭、王家店等。康熙二十九年又在北京西郊海淀營建了行宮“暢春園”,周圍占地約10華里,現(xiàn)在還存有暢春園的界碑??滴跛氖曛了氖四?,在北京西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占地約5000多畝。與此同時,又耗巨資營建了口外行宮??滴鯐r期建了8處,乾隆時又改建新建了14處,先后建立了口外行宮22處,正式命名的有20處。乾隆十六年以后又建立了許多行宮。這些行宮,根據(jù)其功能又可分為三類:茶宮——飲水、吃茶點休息的地方;尖宮——中途御膳的地方;住宮——居住休息和游覽消夏的地方。據(jù)記載,在未建避暑山莊之前,康熙每年出塞北巡一般從5月25日至9月22日,約116天。由于他經常出巡口外,促進了大型行宮的建立。
1703年即康熙四十二年,營建了“避暑山莊”,承德也就逐漸發(fā)展為都會,成為同各民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避暑山莊是以自然山水為主的苑囿,也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苑園,這在歷代帝宮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隨后修建的“清漪園”(頤和園),也是清代著名的皇家苑囿、清代四大行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