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浪是一個極度考驗一個人的心態(tài)的運動,試想下,我們踏在浪尖上飛舞,是多么狂野的事情。
沖浪運動以浪為動力,要在有風浪的海濱進行。海浪的高度要在 1米左右,最低不少于30厘米。夏威夷群島常年有適合于沖浪運動的海浪,特別是冬天或春天都有從北太平洋涌來的海浪,浪高達 4米,可以使運動員滑行 800米以上。因此夏威夷群島一直是世界沖浪運動中心。最初使用的沖浪板長 5米左右,重50~60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了泡沫塑料板,板的形狀也有改進?,F在用的沖浪板長 1.5~2.7米、寬約60厘米、厚7~10厘米,板輕而平,前后兩端稍窄小,后下方有一起穩(wěn)定作用的尾鰭。為了增加摩擦力,在板面上還涂有一種蠟質的外膜。全部沖浪板的重量只有11~26公斤。沖浪運動是運動員先俯臥或跪在沖浪板上,用手劃到有適宜海浪的地方作起點。當海浪推動沖浪板滑動時,運動員使沖浪板保持在浪峰的前面站起身體,兩腿前后自然開立(通常是平衡腿在前,控制腿在后),兩膝微屈,隨波逐浪,快速滑行。沖浪運動曾創(chuàng)造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wonder),常使人驚訝不已。
1986年初,兩名法國運動員庇隆和皮夏凡,腳踩沖浪板,從非洲西部的塞內加爾出發(fā),橫渡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 ),二月下旬到達中美洲的法屬德羅普島,歷時24天12小時。很多人以為沖浪是一種新興的運動,其實不然,它的歷史其實還算是比較古老的,它起源于幾百年以前的太平洋島嶼的運動。英國著名的航海家兼探險家詹姆斯·科克船長在1788年抵達夏威夷群島時,沖浪就是那里很受歡迎的一種運動。早在1778年,英國探險家J.庫克船長在夏威夷群島就曾見過當地居民有這種活動。
1908年后沖浪運動傳到歐美一些國家。
1960年后傳到亞洲。近一、二十年沖浪運動有較大發(fā)展,北美洲、秘魯、夏威夷、南非和澳大利亞東部海濱都曾舉行過大型的沖浪運動比賽。
1957年左右,一種輕型沖浪板的誕生使沖浪運動得以蓬勃發(fā)展起來。這些新的沖浪板通常用外面包著玻璃纖維和松脂的泡沫塑膠做成,長度只有210公分——240公分,重量則只有3.6公斤,比舊式的沖浪板輕便了很多,連婦女和兒童都愛上了這項運動。美國的沖浪協會創(chuàng)立于1961年,沖浪運動以夏威夷和加州海岸為中心。目前,澳大利亞、日本、南非、巴西、秘魯和歐洲都是沖浪運動非常盛行的國家。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塑料工業(yè)的誕生產生了輕便的塑料沖浪板,促進了沖浪運動的發(fā)展,由此,沖浪運動才真正在世界許多國家開展起來。隨著沖浪運動逐漸普及和提高,其運動便向著競技方向發(fā)展了。澳大利亞經常舉行沖浪比賽。沖浪運動首屆世界錦標賽于1962年在澳大利亞的曼利舉行,其后每兩年舉行一次比賽。比賽主要根據沖浪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的沖浪數量和質量,采用20分制進行評分,如在30分鐘內沖3個浪或45分鐘內沖6個浪,再根據沖浪運動員沖浪的起滑、轉彎、滑行距離和選擇浪的難易程度等進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