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字清臣,今山東臨沂人,生卒于公元709-785年,享年七十六歲,曾任平原太守,所以人稱“顏平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后人尊稱“顏魯公”;是唐玄宗至德宗四朝元老,曾親自率軍平定安史之亂,為人忠義堅貞,氣節(jié)剛烈,德高望重。
顏真卿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名臣,還是成就斐然的書法大家。他擅長楷、行、草書,尤以楷書最為著名,世稱“顏體”。他的書法不步古人后塵,融篆籕筆意,兼有北碑的樸拙嚴(yán)正,雄厚剛健,大氣磅礴,開創(chuàng)了“二王”以外的新書風(fēng),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顏真卿傳世書跡很多,著名的有楷書《顏勤禮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和行草書《祭侄文稿》、《爭座位貼》、《祭伯父文稿》等等。
其中楷書《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晚年書風(fēng)代表作,筆法圓潤,筆鋒老道,一絲不茍,強(qiáng)勁與柔和完美融合,達(dá)到了楷書的極致,成為后人爭相臨習(xí)的法帖范本。
行書《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為追悼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犧牲的侄子所做的祭文草稿,通篇充溢著悲憤激情,或凝重遲澀,或飛動流利,氣韻貫通,痛快淋漓,自然天放,徐急頓挫間抒發(fā)著作者胸中的悲憤和哀思,其中雖有涂抹,卻因而平添自然生動,成了整篇不可或缺的部分,全無筆墨營造之意,被后世推為“天下第二行書”。透過此文稿,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滄桑老者,端坐案邊,凝重悲憤,莊重地為他以身殉國的年青侄子書寫祭文,隨著書寫節(jié)奏的發(fā)展,情感不斷積聚,最終難以抑制,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其情其境令人無不動容!
書如其人,在顏魯公這兒得以最形象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