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歐洲也有類似于中國的教育,稱之為“文法學?!保徊贿^后來大量的寬松教育導致這種文法學校式的嚴格教育被一點一點的廢棄,這不是英國一個國家的問題,當年整個世界都是如此,比如說日本有所謂的“寬松教育”。
其實中國式教育也有寬松的,也有勤奮嚴謹?shù)摹1热缯f中國的職高,技校,有多寬松?大概就和英國的公立學校差不多。但是中國的縣立一中,那種類似于襄陽四中五中,華師一附中之類的,大概可以和歐美的貴族學校差不多一樣勤奮。溫徹斯特公學英國的教育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英國的教育體制。如果英國的中學都是什么伊頓公學,溫徹斯頓公學之類的學校,需要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嗎?并不需要。人家的精英同樣精英,甚至更加精英。前幾年上海的老師到英國講課,英國本地的教育家就說過,如果這幾名中國教師去伊頓公學的話,那效果會非常好,但是可惜,他們?nèi)サ氖且话愕闹袑W。問題從來不是出在所謂的精英教育上,而是出在大眾教育上。伊頓公學貴族學校只占全英國學生的7%,但是占了牛津劍橋之類錄取學生的50%,這些貴族學校要求嚴格,以伊頓公學為例,每周五天,每天六七節(jié)課,從8點半到下午3點,還要學習拉丁文,西班牙語,法語等等,同樣要學習哲學,文學,歷史地理,藝術(shù),武力,生物,政治和商業(yè),還要學習管理策略,領(lǐng)導力課程,溝通小組,每個人都全力以赴的準備A-level。這種學習氛圍,怎么可能不優(yōu)秀?而那些放羊式管理,學校不聞不問的,又怎么可能優(yōu)秀的起來?問題并不在于哪種“教育方式”,而是教育資源向哪個方向傾斜,至少到目前中國還沒有所謂的“貴族中學”,中國的私立中學教育的素質(zhì),普遍還是低于公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入學方式,還是考試,學費并不是很大問題。伊頓公學一年3萬多英鎊的學費,足以讓大多數(shù)家長望而卻步,中國別說一年3萬英鎊,一年3萬人民幣有嗎?教育并不是問題,英國不缺好老師,而是這些好老師,好的教育條件,是否能為所有的英國學生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