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建于長樂宮修復(fù)后不久,是漢高祖稱帝后世的公元前200年。
未央宮由40多座殿臺樓閣組成,宏偉壯觀。這組宮群是由劉邦的重臣蕭何監(jiān)修。當時劉邦在山西一帶與韓信作戰(zhàn),讓蕭何鎮(zhèn)守關(guān)中,同時監(jiān)修未央宮。不久,劉邦從前方打仗回到長安,見蕭何把未央宮修得這么宏麗,甚為不悅,生氣地問蕭何:“天下匈匈,苦戰(zhàn)數(shù)歲,成效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回答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今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也就是說未央宮壯麗的外觀是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勢。劉邦聽了蕭何的這番解釋,轉(zhuǎn)怒為喜。未央宮是在秦章臺遺址上修建的。秦代時利用龍首山北麓修筑了章臺,漢代初在章臺基礎(chǔ)上,又修筑了未央宮前殿。未央宮建筑以前殿為主體,前殿遺址迄今仍然高高屹立在長安城中。其他重要建筑分布在前殿周圍,其中,以前殿東南和西北部各種宮室建筑最為密集。未央宮規(guī)模之大、殿宇之盛,確實在當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它以位于今西安西北郊的西馬寨村北的前殿為中心,向四面展開,使宮殿布局協(xié)調(diào)大方,整齊美觀。自未央宮建成之后,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 在后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jīng)成為漢宮的代名詞。那時的未央宮又稱紫宮或紫微宮。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分天體恒星為三垣,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也稱“紫宮”。紫宮是天帝的居室。把未央宮稱為紫宮,因為它是天子的皇宮。未央宮四周筑有宮墻,形成宮城。未央宮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在漢高祖劉邦之后,王莽政權(quán)、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樞紐。而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里。漢朝大臣蘇武出使匈奴,漠北牧羊19年,完節(jié)歸漢,在這里受到漢武帝的表彰;少年將軍霍去病在這里領(lǐng)取兵符,率軍西征,打通匈奴竄擾的河西走廊;張騫在這里領(lǐng)取詔令,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并在這里向朝廷稟報了西域的見聞;王昭君在這里自愿請行出塞,和親匈奴,千年來,被后人譽稱“女中英賢”。未央宮內(nèi)的“天祿閣”和“石渠閣”,乃是漢朝的“典籍之府”。這里珍藏著大量的圖書,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司馬遷《史記》就是在這里參閱圖書、史料而撰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