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最早出現(xiàn)浪漫主義文學的國家之一,代表了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最高成就。
英國浪漫主義第一批真正的大師則是被稱為“湖畔派”(Lake Poet)的三位詩人,他們也是消極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與薩繆爾.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羅伯特·騷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曾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qū)居住,并在思想觀點和創(chuàng)作理論上有不少相同之處,因此他們被稱為“湖畔派”。 湖畔派三位詩人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這些詩人對法國大革命抱著矛盾的態(tài)度,對資本主義的工業(yè)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厭惡,竭力謳歌的是宗法制的農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歡描寫神秘離奇的情景與異國風光。華茲華斯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為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漢》(《Kubla Khan》)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譎的意象。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與薩繆爾·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羅伯特·騷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曾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qū)居住,并在思想觀點和創(chuàng)作理論上有不少相同之處,因此他們被稱為“湖畔派”。 湖畔派三位詩人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這些詩人對法國大革命抱著矛盾的態(tài)度,對資本主義的工業(yè)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厭惡,竭力謳歌的是宗法制的農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歡描寫神秘離奇的情景與異國風光。華茲華斯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為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漢》(《Kubla Khan》)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譎的意象。華茲華斯的詩歌描寫湖光山色和田園生活,歌詠大自然的美,詩風淳樸,清新自然,被封為“桂冠詩人”。然而華茲華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則是長詩《序曲》。騷塞的詩歌極富古之幽情,與世俗格格不入??吕章芍嗡_繆爾·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既是英國浪漫主義思潮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重要的理論家和評論家。他強調形象思維和想象力,認為想象力是詩人的最高品質,詩歌具有了想象力才有靈魂。真正的詩人都有想象力,庸才只有幻想。但是他不同意華茲華斯,認為田園生活產(chǎn)生不了好的語言??吕章芍蔚拇碜魇恰豆胖圩釉仭?,描寫一位老水手的一次奇特航行經(jīng)歷。他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冰雪和大霧,一只信天翁飛來把船引導到了安全地帶,可老水手卻無故地射殺它。從此,新的厄運降臨了。船駛進靜海中,那里沒有風也沒有浪;太陽如火如荼地照耀著。海水綠綠地滿載著腐物。船停在那里不動,老水手被視為這次厄運的造因者。水手們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只船要駛進救他們卻又消失不見了。那是一只幻船,水手們一個個都死在甲板上,每個死者的眼光都注定老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沒有死。后來,老水手對于自己所做的罪惡覺得悔恨,虔誠地進行懺悔。他看到海蛇,心中涌起了對造化萬物的仁愛。于是天使們可憐他,使死尸們站了起來,仍去做水手們的職務。船漸漸地移動,一直駛到了老水手的故鄉(xiāng)。但船在靠岸之前卻忽然地沉下了,老水手最后被前來迎接他的領航員所救。全詩是一個布滿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它所探索的是人生罪與罰的問題,詩人把熱愛宇宙的萬物泛神論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結合起來,宣傳仁愛和基督教的贖罪思想。但這首詩歌的真正價值并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藝術的精確性和音樂的流動感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畫面:時而風平浪靜,沉寂安寧;時而風暴驟起,一片喧囂。在寫作此詩時,柯爾律治并不熟悉大海,但他能憑借想象,使真實的情形與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織,把平凡的細節(jié)與詩意的象征融為一體,充分顯示了瑰麗奇異的想象能力。此外,長詩還將英國民歌的自由與古典文人詩的謹嚴融于一爐,煉就出適合表達浪漫主義情緒的活潑自然的詩體。長詩的音韻與節(jié)奏之美,也表現(xiàn)了詩人能讓文字進行歌唱的本領??吕章芍蔚脑娏⒁庑路f,感情激蕩,想象奇特,語言瑰麗,音律優(yōu)美,代表了浪漫主義神秘和奇幻的一面,在技巧上則發(fā)掘了詩的音樂美。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建設,不僅影響過他的同時代人,也影響了包括和他政治態(tài)度相左的拜倫、雪萊和濟慈,而且,對于時至今日的詩歌藝術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騷塞羅伯特·騷塞(1774-1843),在為人處世方面,他是個大好人。但在文學和政治名聲方面,比較可疑,是一個御用文人,每逢英國王室特殊典禮時為其寫一首詩。他一生寫有許多抒情敘事詩,取材于中古和異域,充滿神秘色彩,無論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遜色于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他的長詩《審判的幻影》歌頌喬治三世,取悅英國王室,為拜倫所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