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拳洪拳屬于漢族傳統(tǒng)拳術中的南拳之一。
關于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托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另一種說法由元、明間陜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中第一種說法廣為接受。洪拳流傳區(qū)域甚廣,如兩廣、兩湖及四川陜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也頗有影響。在臺灣洪門由鄭成功在臺灣創(chuàng)立的“金臺山”開始流傳,在南中國發(fā)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臺灣創(chuàng)立的“金臺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門創(chuàng)立。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fā)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創(chuàng),根據(jù)民傳聞“趙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說,其拳名義溯“手”字命名,如:總手、封手、金剛手等,此拳由于受武當影響,還出現(xiàn)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有北洪拳與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稱洪家拳,屬嶺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這個拳派的來源有:
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別由河南、福建傳入廣東;
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創(chuàng)的一門武術。這兩種說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關系密切。而另一種說法是反清復明組織中的武術,并非一人所創(chuàng)或一門的武術。這一派的武術風格有二,一是長橋大馬、長手長攻的大開大合武術;另一種是短橋窄馬、短手近攻、貼身攻防的武術。洪拳在廣東省各市、縣、區(qū)均有流傳,尤以廣州、佛山、南海、順德、湛江等地最為廣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會有獅子、洪拳”之說。在湖北省武漢和漢陽、黃陂等縣是重點,各市縣均有流傳。浙江、山西、四川、廣西的部分市縣亦有洪拳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