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三大心理規(guī)律: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凱恩斯認為,造成人們在一定條件下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此即第一個心理規(guī)律,它是指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人們的消費是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但消費增加的速度卻總是追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
因而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某一時候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消費需求不足,成為造成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為此就要設法刺激消費,提高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2.資本邊際效率遞減所謂資本邊際效率,就是新增加的每單位投資預期可得到的利潤率。資本邊際效率之所以會趨向遞減,在凱恩斯看來是因為,如果投資者對經(jīng)濟前景的預期比較悲觀,那么資本邊際效率肯定會趨于低落;如果投資者的預期比較樂觀,投資就會高漲,使供給增加、供給價格降低,從而使新增產(chǎn)品的銷售收入趨于下降;投資的高漲會使資本產(chǎn)品的需求增大,引起這類產(chǎn)品價格上漲,從而使生產(chǎn)成本增大。這兩方面結(jié)合在一起,使得樂觀預期情況下,資本邊際效率也趨于遞減。
3. 流動偏好凱恩斯認為,人們在心理上更喜歡以現(xiàn)金形式來保護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財富。這種愿意用貨幣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財富的心理動機,便稱之為"流動偏好"。從有效需求的角度看,流動偏好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量貨幣收入滯留于人們手中,不能及時充分地轉(zhuǎn)化為儲蓄和投資,直接壓低了社會總需求的水平;另一方面,為了鼓勵人們放棄流動偏好,就不能使利率過低;而流動偏好又造成了迫使利率提高的壓力。這樣就使得資本邊際效率與利率相比更趨于偏低,從而影響了投資需求的擴大三大心理定律導致有效需求不足。由于存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短期邊際消費傾向穩(wěn)定,導致消費不足;由于消費不足,經(jīng)濟拉動主要應該靠投資;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私人投資者對經(jīng)濟的悲觀預期導致投資不足;流動性偏好,導致貨幣需求旺盛,在貨幣供給為外生變量的前提下,會導致利率偏高,從而導致私人投資者的融資成本太高,進一步抑制了投資;私人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受到壓制,所以應該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依靠政府投資來拉動經(jīng)濟,改善私人投資者的悲觀預期,調(diào)動私人投資者投資的積極性。由于存在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存在失效的可能區(qū)域,因此更加主張積極的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