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懋平,筆名三毛,曾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肄業(yè)(yìyè)曾留學歐洲,婚后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加納利島,并以當?shù)氐纳顬楸尘?,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臺后,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醫(yī)院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1943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慶, 浙江省定海縣人,本名陳懋平,“懋”是家譜上屬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zhàn)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 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么弄下來,父親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后來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jīng)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喜歡 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后拜為干爹);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