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有十一個兒子。
東海恭王劉彊(公元25—58年),河南洛陽人。東漢光武帝嫡長子,初立為太子,后改封為東海王,謚號東海恭王,母為廢后郭圣通。于43年-58年,在位16年。(《后漢書》本傳作在位18年,仍將東海王劉陽在位年數(shù)計入)建武二年(26年)冊立為皇太子。光武十七年因生母被廢后,審時度勢,主動辭讓太子之位,封為東海王,成為中國歷史史少有主動的退居藩王得到善終的太子。永平元年(公元58年)去世,享年三十四,謚號為恭。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劉輔受封右翊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劉輔的母親皇后郭圣通被廢為中山太后,所以劉輔被改封中山王,并食常山郡。建武二十年(公元45年),劉輔改封沛王。當時禁網(wǎng)還疏,諸王都在京師,爭修名譽,爭著禮遇四方賓客,壽光侯劉鯉,更始帝劉玄的兒子,得到劉輔的寵幸。劉鯉埋怨劉盆子害死他的父親,借著劉輔結(jié)交的賓客,報殺劉盆子之兄故式侯劉恭,劉輔因此坐牢,三天才放出來。自此以后,諸王賓客多受刑罰,各依法度辦事。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3年),劉輔前往封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朝廷封劉輔之子劉寶為沛侯。永平元年(公元58年),朝廷封劉輔另一子、劉寶之弟劉嘉為僮侯。劉輔矜嚴有法度,喜好經(jīng)書,善于講《京氏易》、《孝經(jīng)》、《論語》傳及圖讖,寫有《五經(jīng)論》,當時稱為《沛王通論》。在封地謹慎有節(jié),終始如一,稱為賢王。漢明帝劉莊敬重他,幾次加賞賜。元和元年(公元84年)六月,劉輔去世,其子沛釐王劉定繼位。劉康,東漢光武帝劉秀子,母郭圣通。建武十五年(40年)封為濟南公,建武十七年(42年)進爵為王,建武二十八年(53年)到封地就國。建武三十年(55年),朝廷將平原郡的祝阿、安德、朝陽、平昌、隰陰、重丘六縣增加為濟南國的食邑。中元二年(58年),劉康的兒子劉德被封為東武城侯。劉延,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封淮陽王,后參與私作圖讖(造反禁書),漢明帝不忍殺之,遷為阜陵王,但劉延屢屢心懷不滿,有人告發(fā)他與兒子劉魴密謀造反。漢章帝不忍將劉延處死,將他貶為阜陵侯,只享有一個縣的封地,并不許他與官員人民來往。后章帝出巡見之,感懷而復其王位。劉延在位五十一年病逝,享年八十二歲。謚號“質(zhì)王”。中山簡王劉焉,光武帝劉秀子,建武十五年封左翊公,十七年進爵為王。焉以郭圣通少子故,獨留京師。三十年,徒封中山王。永平二年冬,諸王來會辟雍,事畢歸蕃,詔焉與俱就國,從以虎賁官騎。焉上疏辭讓,顯宗報曰:“凡諸侯出境,必備左右,故夾谷之會,司馬以從。今五國各官騎百人,稱娖前行,皆北軍胡騎,便兵善射,弓不空發(fā),中必決眥。夫有文事必有武備,所以重蕃職也。王其勿辭?!钡垡匝晒笃珢?,特加恩寵,獨得往來京師。十五年,焉姬韓序有過,焉縊殺之,國相舉奏,坐削安險縣。元和中,肅宗復以安險還中山。立五十二年,永元二年薨。自中興至和帝時,皇子始封薨者,皆賻錢三千萬,布三萬匹;嗣王薨,賻錢千萬、布萬匹。是時,竇太后臨朝,竇憲兄弟擅權(quán),太后及憲等,東海出也,故睦于焉而重于禮,加賻錢一億。詔濟南、東海二王皆會。大為修冢塋,開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數(shù),作者萬余人。發(fā)常山、巨鹿、涿郡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復調(diào)余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數(shù)千人。凡征發(fā)搖動六州十八郡,制度余國莫及。子夷王劉憲嗣。劉英(?-71年),東漢楚王,為東漢光武帝和許美人所生。在公元1世紀中葉,封于此地的楚王劉英的府內(nèi)居住著由僧人、居士組成的僧團,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最早的僧團。后因為圖謀取代漢明帝被廢去王位,而后自殺。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本名劉陽,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東漢王朝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初封東海公,后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冊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對內(nèi)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quán)柄,權(quán)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貴戚功臣勢力。對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命竇固帶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置西域都護,將佛教引進中國。在位期間,招撫流民,救濟貧農(nóng),興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內(nèi)安定,民安其業(yè),戶口滋殖。劉莊及其子漢章帝劉炟在位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永平十八年(75年),駕崩于洛陽東宮前殿逝世,時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謚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jié)陵。劉蒼(?―83年3月4日),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同母弟弟,母光烈皇后陰麗華。在光武帝劉秀所生的10個藩王中,東平憲王劉蒼是最優(yōu)秀的一個。劉蒼于建武十五年(39年)受封為東平公,十七年進封為東平王,定都無鹽(今山東東平縣東),漢明帝永平元年,為驃騎將軍在朝輔政,七年歸國。漢章帝建初八年去世。謚號憲王。子劉忠繼位。劉荊,系東漢光武帝劉秀第九子,建武十五年封山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建武十五年立,未及進爵為王而薨,無子,國除。劉衡(?-41年),東漢光武帝劉秀與光烈皇后陰麗華之子。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封臨淮公,幼年去世,謚號懷,無子,國除。劉京(?—81年),漢光武帝劉秀第十一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建武十五年(39年),封為瑯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封為瑯琊王,建初六年(81年)去世,謚曰“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