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樹聲(1824—1884),字振軒,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廩生出身,清末淮軍將領(lǐng)。
歷任道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通商事務(wù)大臣等職。是淮軍開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體,以行用”。
2、劉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軍名將。字仲良,安徽廬江人。胸懷大志,青年中舉成名,由于國家動亂,于是投筆從戎,平吳剿捻后逐步成長為一名封建官吏。
3、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清朝名臣,淮軍將領(lǐng),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wù)派骨干之一。更是深受兩岸民眾敬仰的民族英雄。
4、周盛波(1830—1888)字海舲,安徽合肥人,淮軍盛字營將領(lǐng)。
5、潘鼎新(1828年-1888年),字琴軒,安徽省廬江縣廣寒鄉(xiāng)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舉,次年春闈會試至國史館承修臣傳。后在家鄉(xiāng)辦團練,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受曾國藩賞識,令募勇立“鼎”字營。后遷居肥西三河。中法戰(zhàn)爭時,率部入越南與法軍作戰(zhàn)。
6、吳毓蘭(?—1882年),安徽合肥人。華字副營將領(lǐng)。
7、吳毓芬 (1821—1891),字伯華,安徽肥東人?;窜妼㈩I(lǐng)。
8、吳長慶(1829—1884年),字筱軒,安徽省廬江縣南鄉(xiāng)沙湖山人?;窜娒麑?、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廬江縣石頭鎮(zhèn)人。清朝晚期將領(lǐng),官至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早年曾參加太平軍,隨隊歸順湘軍。不久,隸屬李鴻章淮軍,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官至記名提督。
10、葉志超(1838年—1901年),淮軍將領(lǐng),字曙青,安徽合肥(今肥西)人。早年以淮軍末弁從劉銘傳鎮(zhèn)壓捻軍起義,積功至總兵。賜號額圖渾巴圖魯。捻軍失敗后,得李鴻章賞識,留北洋。
11、衛(wèi)汝貴(1836—1895年),字達三,安徽合肥人,晚清淮軍將領(lǐng),以鎮(zhèn)壓捻軍起家,后因在甲午戰(zhàn)爭罪責嚴重,被清廷處斬。
12、聶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鄉(xiāng)(今長豐縣崗集鎮(zhèn)聶祠堂)人,晚清淮軍名將。幼年父死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聶士成自小好行俠仗義,后投身軍旅,開始了四十年戎馬生涯。先后參與剿捻、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庚子之變,戰(zhàn)功卓著,于庚子之變的天津保衛(wèi)戰(zhàn)中,中炮陣亡。
13、程學啟(1829—1864),字方忠,安徽桐城人,清末淮軍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