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鹽還是后放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鹽的作用是什么。
鹽(NaCl)是做飯時必用的調(diào)味料,但它又絕不僅只是調(diào)味料,還能維持人體的滲透壓的平衡和其它的生理需求。什么是滲透壓?水分從水勢高的系統(tǒng)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的系統(tǒng)移動的現(xiàn)象,就稱為滲透作用(osmosis)。滲透壓就是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水勢差。滲透壓越大,滲透作用越快。在做紅燒肉時,鹽的作用之一就是調(diào)節(jié)滲透壓。做紅燒肉時,湯的水勢和肉細胞內(nèi)的水勢形成水勢差,會發(fā)生滲透作用。要么湯里的水進入細胞,要么細胞里的水出來進入湯里(平衡的水勢也有可能)。如果開始時不放鹽,肉細胞內(nèi)擁有更高的滲透壓,水分子會自動地進入肉細胞內(nèi)。進入的水多了,細胞膜承受不了就漲破了。細胞破裂,內(nèi)容物釋放,肉的味道就更濃。這就是為什么一般煨肉湯時開始不放鹽,最后放鹽,這樣肉的原味才能出來,湯才能更鮮。倘若開始時放鹽,湯里的滲透壓要高,肉細胞會出水,但出的只是水,其他的成分還保留在了肉里。這樣容易導(dǎo)致肉發(fā)柴,口感和味道不好。這樣看來好像最后加鹽比較好。其實也未必,做紅燒肉不比做湯,做湯喝的重點是湯的鮮香,紅燒肉吃的是肉。因此肉里必須要進味,也就是要有NaCl 進入肉里,這肉才香。那似乎該先放鹽,但是先放鹽細胞又容易出水,怎么辦呢?有些地方在做之前先用水焯一下,這就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用水一焯其實就破壞了肉細胞,細胞破了,再做時就更容易入味。此外,如果開始時放鹽,可以抑制剩余的肉細胞破裂,保留肉的味道--盡管會跑出水分子。綜合考慮,做紅燒肉時在中間加鹽比較好,也就是先對肉進行初步處理之后再加鹽。對肉的處理有油炸和水焯,兩種方法都可以做出美味的紅燒肉。水焯能使外部細胞破裂,有助于入味;油炸有助于啟動美拉德反應(yīng),外部形成保護層防止內(nèi)部的失水,讓肉更嫩。因此,美味的關(guān)鍵其實是火候。油炸的時間不宜太長,水焯的時間則不宜太短。此外,放鹽的量也很關(guān)鍵。要達到合適的滲透壓,既能入味,又能保護肉細胞的原味。美味的紅燒肉還跟水質(zhì),調(diào)料等有關(guān)系。